第948章 《论语》中的“孔子印象篇”

    第948章 《论语》中的“孔子印象篇” (第2/3页)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应道:“先生在上朝的时候,在国君还没有到来之前,同下大夫说话,显得理直气壮而又从容不迫;同上大夫说话,显得谦和而又恭敬;国君在朝的时候,他显得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小心谨慎而又不失仪态。”

    “呵呵呵!”乐歌笑道:“是这么回事!你先生就是这种人!一点不假!我知道!好好好!你没有说假话!”美丽

    孔子对待下大夫为什么会显得理直气壮而又从容不迫,对待上大夫说话,又显得谦和而又恭敬;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等级的不同。下对上必须恭敬,忠诚。这也是礼节的规定,下级在上级面前必须这样。只有这样,才有尊长之分别。孔子面对国君,他的形态又不一样了,显得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小心谨慎而又不失仪态。

    曾参道:“这是先生对孝、礼、忠的理解。”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应道:“国君召先生去接待宾客,先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呵呵呵!”乐歌笑道:“对了!对了!这就是你的先生!”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先生一切都按照周礼来行事,不敢逾越!”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