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何为善人

    第957章 何为善人 (第2/3页)

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等等!”乐歌叫停道:“这么多?慢慢来!”

    “是!乐伯伯!”33

    “解读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路问: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先生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一问父兄,怎么能马上执行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先生说: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

    公西华对先生说:仲由问‘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一问父兄’,冉有问‘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好的建议就马上执行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先生说:冉有的性格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的性格好勇,所以我约束他。”

    “呵呵呵!”乐歌听了,笑了起来。

    “乐伯伯?”曾参看着乐歌,不解地问道。

    “我记得孔鲤说过:他爹说话靠心情。在这里!是不是又是一个证明?当然!是以幼年时孔鲤的认识。或者说!在不了解你先生孔子的情况下,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乐歌问道。

    曾参楞了一下,随即点头道:“是!乐伯伯!但是!我先生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先生的思想是一贯的!对人没有恶意!不是在忽悠人!”

    “对对对!不是在忽悠人!他是在因材施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是坏蛋,而是良苦用心!好了吧!曾参!不能说你先生坏话,只要提及那么一下,你就跟我急!好好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而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