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子路问成人

    第976章 子路问成人 (第2/3页)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先生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这样的人够完美了。先生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敢于面对,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算是一位完美的人了。”

    “什么意思?”乐歌又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先生认为:完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可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一般人做不到。这样的要求可能给人以误导,让人认为是‘人无完人’。所以,先生把要求降低了。只要做到这些,一样是完人。这就是: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敢于面对,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算是一位完美的人了。”

    “也就是说!你先生不想用太高的要求来要求别人做到完人。而是!一步一步来,从最基础做起。是不是?”

    “然!乐伯伯!”曾参满意地点点头。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释道:“先生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是真的吗?有人说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贪图钱财?他是这样地人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啊。先生并不是这样地!不是不说!而是!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不是不笑!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不是不贪图钱财,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先生说:原来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