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性相近习相远

    第998章 性相近习相远 (第3/3页)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伸手示意道。

    曾参解读道:“公山弗扰占据费邑叛乱,来召先生,先生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先生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呵呵呵!”乐歌笑道:“暴露了!暴露了!你先生孔子暴露了!这才是他的本意!内心的想法!”

    “是!”曾参应道。

    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孔子是以推广礼制为己任,只要有机会他都不会放弃、错过!只要能够推广礼制,教化民众,就不管君主他们曾经有过什么劣迹。教化民众是大事!比如说管仲,给杀了他的君主的政敌当宰相。孔子认为后来的管仲为民做了好事,有仁德!所以!不要拘泥于此!不要抓住别人以前的过错不放。

    “继续往下读文吧!”乐歌催促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张向先生问仁。先生说:能够处处实行这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先生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能够带来收获,惠及他人同样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

    要想做到仁的话,就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做起:恭、宽、信、敏、惠。

    乐歌顿了顿,说道:“你这是在给以上文字做解释吧,在给你先生做解释吧?”

    “是!乐伯伯!”曾参承认道。

    “好!继续往下读文!”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