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大学》与《中庸》

    第1023章 《大学》与《中庸》 (第2/3页)

?我还是觉得:有些话没有说清楚,必须再重申一遍、强调一下。所以!我就写了这篇《中庸》!”

    “哦?”乐歌点头道:“那?读来听听?”

    在他的记忆印象中,好像说儒家的《中庸》是子思写的,怎么现在变成他曾参写的了呢?

    孔子的《论语》,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这不是?怎么?难道?《中庸》是曾子写的,只是没有出版发行?或者!曾子写了草稿,而子思修改了。后世不知其究,就以为是子思写的。

    或者这么说:《论语》代表的是孔子学说思想,《大学》代表的是曾子的学说思想。而《中庸》!代表的是子思的学说思想。他们都是儒家,他们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完整的儒家学说思想。

    “是!乐伯伯!”曾参见乐伯伯答应了,然后开始读了起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乐歌点了点头,问道:“什么意思?解读一下?”

    曾参应道:“乐伯伯!意思是:自然界赋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禀赋叫做‘性’,即‘人性’,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按照自然界赋于人的自然属性去行事叫做‘道’,道即‘方法、规矩’。改变过去的行为、处事的方法、规矩叫做‘教’。教就是教化、教导!只有通过教导、教化才能使人得到改变!”

    乐歌点头道:“很好!你这是在强调:人就是人,人区别于他物。人有人的活法、生存之法,人有人的生活习性。是这个意思吧?”

    “是!乐伯伯!”

    “你认为人是要教化的,不教化,不调教就不成才,就跟畜生无异!是吧?”

    “是!乐伯伯!”曾子又应道。

    “人只有自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区别于畜生!对于那些不能自觉学习的人,就要教化他!对于小娃,就要教化他们,才能让他们成为人!”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