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刘渊起兵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刘渊起兵 (第2/3页)

叫全才。

    成年后的刘渊算得上是个美男子,个高人帅,美髯飘飘。不仅仅姑娘们看见了流哈喇子,连看相的先生见了都吃惊得很,以为当世之奇异。

    古人的历史就是这样,总要把那些历史人物描绘的神乎其神,不仅仅在出生前显露(老妈做梦),长大了走在大街上都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流哈喇子)。或许真的很奇异吧,太原一个叫王浑的名人不仅自己虚心接待刘渊,还专门让儿子前去拜见。古人是讲究礼节的,不像现在,上了公交车都不知道给老人孕妇让座。在那个时代,让儿子专门出来拜见客人,可是极大的礼遇,可以把它看做是有意愿长久结交世代友好的象征。

    有了礼遇并不代表就有了机遇,以晋代魏以后,整个天下都变了颜色,整个社会从日常生活到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许潜移默化,但绝对不容忽视。可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原王朝对匈奴等内迁的少数民族的防范之心。刘渊是匈奴人,而且是个名声在外的匈奴人,连晋武帝都评价说:即使是春秋时代的由余、汉代的金日磾也不能高出他。厉害吧?可这样的“厉害”注定了他的不得志。

    刘渊的少年到成年,是作为人质留在洛阳的。原因很简单,中原王朝需要用他来让匈奴人心有所忌,不敢造次。匈奴人也需要用他来让宗主国心安,换取和平。可以说,刘渊,从年少时就肩负着家国的使命。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还没有完整的大汉族概念,但他们也知道,作为北方“夷狄”的匈奴人不是他们的朋友。几百年的斗争教会他们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这让汉人对匈奴人百般提防,唯恐百密一疏。要知道,放虎归山是极有可能酿成大祸患的。

    泰始年间,由于受到王浑的多次推荐,晋武帝准备让刘渊参与伐吴事宜,遭大臣劝谏而作罢,刘渊的第一次机会失去。

    278年,西晋发兵秦、凉二州,准备平定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但晋军初战溃败,晋武帝准备启用匈奴五部兵力前去平叛,刘渊的第二次机会来临。但有大臣劝谏说:蛟龙得到云雨,就不再是池塘中无法施展能耐的小东西了。一句“蛟龙得云雨”,使晋武帝果断放弃启用刘渊的念头。第二次机会丧失,并且,仿佛,永远的失去。

    得,刘渊,你就呆着吧!谁让别人说你是蛟龙呢!

    然而,机会不会永远消弭无踪,总会在等待中出现,只要你耐得住性子。279年,默默等待的刘渊终于等来了他人生的第三次机会,不过不是领兵打仗,而是匈奴左部帅的官职,因为原匈奴左部帅刘豹(他老爹)死了。

    天亲地亲不如亲爹亲,看来,关于刘渊他妈生刘渊的传说都是假的,刘豹才是他真的亲爹。只是,我们无需再做无聊地考证。

    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抹去死了老爹的眼泪,刘渊走马上任了。在任期间,刘渊干得相当不错,严明刑法,禁止恶行,所领部落秩序因之井然,同时还乐善好施,待人以诚。结果使匈奴五部豪杰纷纷投奔,刘渊的威望好到爆棚。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造反这件事,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断然不可能取得成功。想想我党总是把军队前面加上人民两个字的原因,你就可以想象得出我朝太祖高皇帝是多么的伟大。

    290年,随着晋朝新皇帝司马衷的继位,刘渊的好运气开始降临。弱势皇帝往往意味着权臣时代地来临,为了稳操政权,辅政的杨骏看上了匈奴五部的势力。对于急于寻找外援的杨骏来说,官职是皇帝的,势力才是自己的。以官职换取势力的好事,怎能不干?不用当左部帅了,对了,289年晋武帝还给他封了个北部都尉的官职,也不用干了。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汉光乡侯。刘渊乐开了花,感恩戴德的同时,嘴角难免露出一丝奸笑。

    从此,匈奴五部全部归于刘渊帐下。

    俗话说得好,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正当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