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刘渊起兵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刘渊起兵 (第3/3页)

渊得意于自己比牛还壮的时候,那根执牛耳牵牛鼻的绳索却随着八王之乱的发生逐渐脱落。

    刘渊只是打了个盹,醒来时突然发现,司马氏家族个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虚弱的即使抱成一团都会在他那浑身的腱子肉前瑟瑟发抖。还说什么呢?只差一个时机罢了。

    汉人的坏日子,就是匈奴人的好日子。

    304年,八王之乱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整个中原大地上处处都是尸山血海的战场。先是司马颖击败司马乂,再是司马越与晋惠帝征讨司马颖,再后来是司马腾、王浚起兵讨伐司马颖,怕打不过司马颖,司马腾、王浚还请了鲜卑骑兵前来助战。那个时候,刘渊是司马颖的战友,工作很努力,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冒着枪林弹雨,发扬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的优良作风。但连续作战的司马颖压力山大!野蛮彪悍的鲜卑骑兵明显不是那些两条腿的步兵可以抗衡地了的。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战场上的差距太过明显,刘渊的机会就在司马颖手忙脚乱地应对鲜卑骑兵时出现。“大哥,骑兵,咱也有,我回家找去,清一色的“天之骄子”,不比鲜卑人差!”刘渊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的谄媚。

    最让人感动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至少,司马颖很感动,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在这种危机关头还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对司马颖来说,才是真正的同志。“那什么,哥儿们你抓紧去吧。早去早回哦!”司马颖握紧了刘渊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刘渊也很感动:“哥啊!快松手,我再不走,你就来不及了。”

    刘渊踏上了回家的路,义无反顾。终于可以走了,天大地大唯我最大!自己干,就是好。至于那个司马颖,哥儿们你就好自为之吧!

    这一去,刘渊再没有回头。有些路,一旦踏上,能做的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回到老巢(山西离石)的刘渊马上改弦易帜,摇身一变成了匈奴的大单于,很久没用这个称号了,看着匍匐在地的臣民,刘渊仿佛回到梦中的草原,万丈豪情平地起,凭空再添英雄气。感谢长生天,伟大的匈奴终于又回来了!

    凭借绝好的群众基础,匈奴大单于刘渊二十日之内就聚众五万人,定都离石。有了五万人的刘渊没有去救司马颖,恰恰相反,趁着司马颖败逃,宗主国各方势力无暇它顾的时候,他在背后捅了大晋朝一个大刀子。

    这一刀古已有之,很是出名,历朝历代建国篡位者都在用,名字叫“造反”,越往后世它的锋芒就越是锋利。刘渊的这一刀很是骇人,它的最终结果是要了大晋朝的命。

    古人曰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成,行不成则事不就。就要在中原争天下了,怎么着也得要个合适的理由,总不能明火执仗的说:哥是匈奴人,就是来抢你们汉人(当时叫“晋人”)地盘的。那就离败亡不远了。

    刘渊深明此理,为争得胡人政权的合理性,凭仗着随了姥爷家的姓氏和血液里些许连刘邦都不一定能认账的刘氏血脉关联,永兴元年(汉元熙元年,304年)十一月,以“兄亡弟绍”为名义,曾经作为大汉帝国死敌的匈奴人悍然打起了“汉”的大旗,大赦境内,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定国号为汉,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正式建立政权。连刘禅都被追尊为孝怀皇帝,看来,刘渊为了要标明自己是大汉正统有点不顾一切了。但我觉的,对匈奴汉国而言,“兄亡弟绍”的名义尚不如姥姥死了外孙子来继承显得冠冕堂皇些。

    不管怎么说,匈奴人再次建国了,国破家亡饱受奴役的哀痛强烈刺激着匈奴人复兴的愿望,而大晋帝国的人们面对整个社会的糜烂颓废,自然而然的心生对巍巍大汉文治武功的向往,不自觉间对刘渊的“汉”国留露出亲近。刘渊,占尽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便宜。

    当天时地利人和都到来,匈奴人的骑兵在中原大地所向披靡的日子也终于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