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6.兵临洛阳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6.兵临洛阳 (第2/2页)

渡黄河而北,攻打冀州各郡。

    此时洛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早已是残破不堪,各地自顾不暇,青州刺史苟晞和豫州刺史冯嵩虽然有较强实力,但是与在洛阳当权的东海王司马越不和,不敢轻动。而且,苟晞还面临日益迫近的曹嶷,更不可能发兵去支援洛阳。整个洛阳以东的援军,大晋朝是指望不上了,而敌军却在日夜迫近。

    于此同时,在洛阳之南,又发生了新的变乱。

    在洛阳南部地区,西晋朝廷想要在南阳地界的雍州流民回乡,可流民因关中残破,不愿回去,政府遂定下期限,发兵遣送。矛盾由此而生,流民想要活下去,朝廷却只要安定,能收得上税,哪里去管他们的死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铁打的道理,京兆人王如、侯脱和冯翊等人分别聚众反抗,起兵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到310年秋天,这几支军队已各有数万之众,横扫洛阳南部地区。

    等到南征大军与石勒军队会师并在洛阳以西的渑池击败晋将裴邈,晋军在西边也再没了有力抵抗。南征大军趁机直入洛川,掳掠梁、陈、汝南、颍川之间大片土地,并攻陷一百多个壁垒。完成了既定的战略任务。

    至此,西晋首都洛阳成了一座包围在战火之中的孤城。

    如果早这样打,刘聪会赢吗?我认为不会,桃子必须等到熟透了才会掉下。大晋帝国,必须等到连根上都烂得彻底才会被推倒。在新兴的匈奴汉国面前,大晋帝国始终是庞大的,即使经历了八王之乱的内讧。如果大晋从此安定团结,灭掉一个匈奴汉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中国人的智慧,都在内斗上,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也不会伸出和平之手,共御外辱。在互相的勾心斗角中,坐看着大好河山沦陷,坐视局势糜烂而无动于衷。

    然后,大家一起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