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2.石勒最后的传奇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2.石勒最后的传奇 (第2/3页)

恕而不罪。

    又有一事,上一章中提到胡人可以随便拿汉人东西引发的故事,石勒因参军樊坦清贫,擢授其章武内史(肥差,可多有俸禄)。及坦来辞行,衣冠破坏,勒大惊曰:“樊参军何贫之甚也!”,是啊,樊将军怎么会穷成这幅模样,来见本陛下也不穿件好点的衣服?樊坦性情诚实质朴,率然而对曰:“遇到羯贼坏蛋,衣服被扯坏了不说,值钱的都被抢光了!”勒笑曰:“羯贼确实太坏哈,那我替他们还你吧!”坦乃大惧,叩头泣谢。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赐坦车马衣服及钱三百万。

    帝王的胸襟与气量,固然需要从兼济苍生中展现,但也应该在细微末节中表达,本不是什么大事情,何必要弄得人头落地,反是害自己落一个暴戾之君的名头。

    族人的感情需要照顾,没有他们,石勒成就不了大业。臣子的人心也需要收揽,没有他们,石勒守不住江山。石勒的处理方式,执法而不拘泥于法,通情达理,恰当怡然,既缓和了紧张局面,也收揽了那些效忠他的人的心,还博得了一个好名声。

    我更愿意相信,石勒做这些的时候,没想这么多。

    故事还有续集,还是那个樊坦,得了赏赐后就在石勒家蹭饭,这顿饭是有名堂的,叫做“御赐午膳”,樊坦八辈子没吃过皇帝家的饭,猛吃海喝之际,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再也不会犯傻了,恭恭敬敬回答说:“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后来这事在朝野之中就传开了,胡瓜也就成了黄瓜,这就是黄瓜得名的由来。原来,我们每天做菜拍的黄瓜其实是拍胡瓜。

    没上过学的石勒最知道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君子营”和第一谋士张宾在他创建后赵基业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让他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石勒就开始恶补文化知识。“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晋书·石勒载记》)

    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已为帝王的石勒再也不是昨日之吴下阿蒙。“吴下阿蒙”正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出处,在这里向诸位提一下。

    文化知识和见识大有长进的石勒看待事情很是敏锐深刻,颇有长远目光。曾经听《汉书》中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那一段,马上表示不同见解: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只等到留侯张良的劝谏才松了一口气:“幸而赖此一谏。”

    石勒,何习汉文化之深也?

    应该说,梦想催生方法,方法指导行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好好学习的石勒是有梦想的,绝不仅仅是割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