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话 又送王孙去

    第28章 第二十八话 又送王孙去 (第2/3页)

该的,总要为新娶的皇后带来的人留一些位置。这次皇后在位,人员安排妥当之后又有了空缺,年轻的女子不堪重任,只能由她顶上。

    作为交换,太后向皇后要了一位庶羋作为事奉她的世妇。这位幸运的女子被称为婴子。她是被项氏抚养长大的孤儿,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家的孩子,不能确定姓氏。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隶妾,父亲是谁连母亲也不清楚。母亲不想让孩子入官,就说他们的父亲是项氏的某个男子。那人恰好在他们出生前几个月病死了,母亲在生下他们不久之后也病死了。这种死无对证的事情,官府也很难办。

    当时的项子表示要这两个孩子,于是官员判定:孩子归项氏,但由于母亲是隶妾,父亲不能确定,孩子依然是隶臣、隶妾,需要他们的父亲、兄弟或儿子归还一级爵位才能赎一个。那时季父项梁正好有爵位,就认了他们当儿女,归还了两级爵位免去了他们隶臣、隶妾的身份。这兄妹二人对项梁的恩情铭记在心,从不敢当自己是项梁的子女,如臣、妾一般事奉项梁。季父倒是真的当他们是自己的孩子,他不曾娶妻,也无子嗣,收养了了一双儿女也算有后了。不过是庶子,是否有亲生的孩子并不重要,只要嫡子的血脉得以延续就足够了。

    项氏收养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是襁褓中的婴儿,女孩就叫婴子,男孩就叫婴。现在婴子是事奉太后的世妇,婴是事奉皇帝的元士。庶士婴作为皇后的陪嫁人员被皇帝看重,以一双玉璧向皇后赎了婴,作为皇帝的陛下武士,替皇帝和官员传话。昔日有秦穆公以五张羖羊皮向其妇秦穆姬赎了媵臣百里奚做大夫,“五羖大夫”传为佳话,今日始皇帝以一双玉璧向皇后赎了庶士婴做陛下武士,“陛下璧”成为了新的佳话,广为流传却不到后世。这次出巡,“陛下璧”自然是跟随皇帝,其妹世妇婴子也得到了太后的特许,跟随皇后回乡看看。太后那边依然由夫人虞姬照料,等皇后回来再行调换。

    九嫔、世妇、御妻等辈也只带了原来带来的,其余的留在宫中暂时听从大子之妻矢虞调遣。矢虞是秦人,她的祖先是古矢国的贵族,姓虞,读作“无”,所以人们叫她矢虞。在她出生的时候,虞姓的人已经是秦人了,风俗习惯,衣着语言都和祖先不同,成了完完全全的秦人。她的母亲是嬴姓的女子,自己又是大子之妻,由她代理皇后的事务再合适不过。

    有关丝绸印染的事务,由世妇巴清负责。她原来是巴地的寡妇,人们叫她巴寡妇清。现在她是宫中的世妇,有贞洁之名,宫中的人都称呼她为“贞妇”。她受聘于始皇帝,手中掌握着一些秦帝国需要的资源与技术,人们很尊敬她,就连皇后也对她敬爱有加。她是唯一一个不受皇后管辖的女官,也是唯一一个一直居住在宫中从不回家或随驾出游的人。

    世妇孟姜是文信侯长兄的女儿,她自幼养在文信侯家中,和文信侯感情很深。这次文信侯以84岁的高龄,坚持要陪着皇帝去巡视国土,孟姜很不放心。皇后得知之后,叫她随行照顾文信侯,不必来事奉皇后。文信侯毕竟84岁了,再怎么有精神也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才到函谷关就被中途撂下了,孟姜陪着他在函谷关驻军的营地中等他的门客们带着大车过来过来接他回去。孟姜在征得皇帝、皇后同意之后,也就这样跟着仲父回家嫁人去了,不再入宫。

    后来,文信侯滞留函谷关的事被太后知道了,叫昌信侯赵政陪她一起去接他回来。说是不亲自去接,怕这老东西又走丢了,见了面也该好好嘲笑他一番,谁叫他年轻的时候太聪明了,老了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