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安居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安居 (第2/3页)

没明地干,一家老少齐上阵,靠架子车拉和背笼背笼子担土,硬是把打墙的土在房根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土干要潮上些水,土要能手握成团掉在地上能散,打出来的墙才又光又结实。打墙的墙板,是两块七尺长尺二宽两寸厚的松木或者榆木板,两块板的一头上下各打两个母卯,再制作一块挡板,挡板的长度是墙的厚度,高度和厚度则和墙板一样,挡板的两头上下留有两个公卯,卯套好以后,再上木楔,起到既能挡土又能固定还能开合的作用,墙板这一头叫狮子头。另一头则是敞开的,打墙时在墙板上下放两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棍,下面起支撑作用,上面起固定作用,农村人叫老鼠(因为墙打好以后,这个墙眼还保留着,像老鼠洞),两根木棍上下由两块夹板固定墙板,外面再用木楔加力,这样,墙板就安好了。打墙时,先往里边撒上草灰后上土,人上去,先用脚踩,然后用榔头捶,再上土再捶,直到紧实,用木模子刮平,就可以拔出木楔,去下夹板,转动几下老鼠,然后活动并打开墙板,再在前面架上老鼠,把墙板前移,再固定撒草灰上土继续。打墙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打得好,墙面平整,山墙和前后墙掺得合适,使房屋结构紧实而耐久。红胶泥土最结实,也最难打,一般不用沙土。细心的人家在墙土中间放两根木棍增加拉力,使墙更结实。墙打到七八尺高以后,上土就需要翻架了,下边的人把土撂到架上,架上的人再把土往墙板里装,等四檐墙齐,山墙到顶就可以择日立木了。

    立木上梁是一个喜庆隆重的日子,亲邻按照亲疏关系是要来帮忙并上礼。主要亲属老少姊妹伙来不但要背米斗或麦豆,还要带上礼钱。其他亲邻顺手带一升两升米面就很体面了。头明大早,木匠在房场上把明柱、楼顺、补榔提前安好了,几个劳力这边用椽把明柱往起撑,那边用绳子绑住明柱的顶往起拉,等明柱端直,下面用三根椽和绳子把明柱固定起来。山墙上的木架就直接榻在墙上,再用绳子把檩条、垫拉上去,木匠先把垫卯进去,再把檩条搁上。等所有脊檩、腰檩、檐檩都卯好后,主人按阴阳先生看的时辰,将红布包好的中檩扛起来,房上的人把绳子放下来,套在中檩的两头,使劲拉上去,木匠顺势把中檩卯套好,最后用水平尺子和吊线绳子目测房正不正,梁檩和坡面平不平。斜了偏了的重新摆正,高了就把明柱底锯一截,低了则加上柱顶石或者垫上石片。

    按照传统的习俗,女主人头天要用白面蒸九十九个小馍和一个大馍,每一个小馍芯子包一个小河卵石,叫飘梁dan子。主人找来黑漆木斗,底下铺一层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