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祠堂的管账先生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章 祠堂的管账先生 (第1/3页)

    在秦岭南边的川陕交界处有座李家山。

    熟悉李家山的人都晓得,他们做事情向来是“肚脐眼里屙尿:格外一股儿。”就拿修建祠堂这件事情来说,其他宗祠的人都把祠堂修在人口居住集中的地方,李家山人却与众不同,他们把祠堂孤零零地修建在远离人群的一个山包上。

    这里地处李家山的最南边,是一个占地近十亩的平台,高出周围地势十多丈。站在祠堂的院坝里,朝北往山下看过去,山坡下还有“三湾、四梁、一个坝”,方圆近百余里,住着李家祠堂两百多户、上千口人。

    北坡东面是一片地势较缓的平地,在一簇簇树丛中,掩隐着一幢幢粉墙黑瓦的吊脚楼,那是李家山人聚居最集中的簸箕坝。顺着簸箕坝向西湾、南湾和北湾的三条小跑走出去,就可以分别到达陕西南、甘肃东和四川北的地界。

    站在祠堂院坝里,往朝南的方向看得见山下的金溪坝,天气晴朗的日子,还依稀可以看见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乌龙江和金溪河闪着粼粼的波光。南坡下有三道地势显要的隘口,既保卫着李家山人的安全,也是从李家山进入四川地界的金溪坝、两河口和乌龙镇的必经之处。

    在祠堂院坝的正中间有一眼泉水,冬暧夏凉终年不涸,可供上千人饮用。当年,李家的先人李忠率领部下抗击官兵时,选中这里修筑了营房、训练场和外围工事,又在三道隘口处各修建了一个门楼和一段垛墙,常年派兵勇守卫在三个隘口上。真个是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官兵和仇家来了,也只有望而却步。

    李忠去世以后,两百多年来,李家山人一直派兵勇轮番驻守在山包上的营房和前山三道隘口的门楼里。后来,随着时间的过去,官兵停止了围剿,仇家也不敢前来骚扰,李家山人认为守住了三道隘口就万无一失了,他们就把山包上的营房改建成了祠堂。

    看守祠堂的管账先生李德权的家,就在祠堂的左边。他家祖上是李忠的三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