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一战成名

    214 一战成名 (第2/3页)

主任有点老学究的毛病,一旦纠缠起来没完没了。

    欧阳拿起期刊的时候,眼睛这么一瞟就拔不出来了。中医期刊搞西医的没几个人去看,可欧阳看到了一则华国对H1N1的循证医学的报到。

    09年H1N1肆虐,国家大型医院对几个抗病毒药物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评,虽然实验数据还达不到一个准确的标准,可一千伦次的数量依然不少了。

    期刊上明确表示连花清瘟对于抗病毒效力方面明显优于奥司他韦。先不说其他,就按治疗费用来说奥司他韦比连花清瘟要贵九倍。而且这个药物还特别的紧缺。

    “试试?”欧阳放下期刊后对老杨说道。

    “可以试试,在目前的基础治疗上添加这个药物。不能只靠着目前的治疗方式继续下去了,我们需要对病人负责。~”老杨开始讲课,人老话多,欧阳赶忙的制止了。

    “杨主任,现在先不说这些了,你身体现在还吃的消不?”

    “可以!没问题。有什么任务您就说吧。”老杨挺了挺已经有点佝偻的腰杆。

    “因为患病数量高,而且这次的流感传染性特别强,您有大量的中医中药的经验,如果开始大面积使用这个连花清瘟,我想请您帮着收集一下病人的用药效果。”

    “没问题!一定做好!”

    “前提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您是医院不可或缺的资源。”

    “没事的,干了一辈子的医生了,这个小小的流感还不至于把我放到。”

    医药不分家,一个好的医生就是一个好的药师,可现代化的精分细作,医生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药理,而不像老杨这种,不管医和药,都非常的精通。

    医院开始大面积的使用连花清瘟,老杨带着年轻的医生,不停的在各个病区收集病人的恢复的情况。

    这个情况收集非常的繁杂,并不是简单的去看看病人恢复的好不好,而是要在用药后,固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个详细的查体,体温、呼吸、脉搏都要去做观察对比。

    从早到晚,老人不停的奔波。三天,三天后一些青壮年患者症状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