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口太小

    第四十七章 口太小 (第2/3页)

    用医学术语来解释,很别扭,通俗的说,姑息手术就是为了延长缓患者的生存时间。

    比如两年就会死的,做完手术或许会是两年半,或许也会三年半,也或许是半年。

    这种手术往往就是已经无法完全切除癌细胞的时候而不得不去选择的。

    而根治手术就是能完整切除癌细胞的手术方式,至于会不会复发,不好说!

    患者虽然是初期的胰腺癌,但切除后的效果直接是和做手术的医生技术挂钩的。

    所以,这种手术,必须要选择有大量胰腺切除术经验的手术中心来进行,千万别看贴在电线杆或者卫生间的小广告。

    “腹腔、肠系膜的脂肪层很清晰!”打开腹腔后,张凡说话了,他的心里也是高兴的,为患者高兴的。

    腹腔和肠系膜的脂肪层清晰,这就提示了癌细胞只是在胰腺中,而没有传播出来,那么切除后的生存几率就提高了无数倍。

    人的器官,大多数都是开着门的,就是所谓的入路和出路,比如肝脏的肝门、胃喷门和幽门。

    而且,器官越重要,穿的衣服越厚,比如油腻中年男爱吃的大腰子,周围一圈的肥油。

    这种脂肪,不单纯是肥肉,里面还有一层略韧的网膜,所以吃起来既有脂肪的香美也有韧带的嚼劲。

    衣服最厚的就是大脑了,有坚硬的颅骨不说,里面还有一大包的磷脂。大脑其实就是一种高磷脂的脂肪。

    而腹腔中的器官,不光有身上的脂肪,还有一层如面纱一样大网膜铺在上面。

    大网膜的功能很多,比如阑尾发炎感染肿胀了,大网膜就如同渔网一样的聚集在阑尾附近,把这个玩意给包裹起来,不让感染扩散。

    感染的时候,这个功能非常强大,但癌症的时候,这个汇集功能就是致命的,癌细胞通过大网膜蜘蛛网般的线路,分分钟的传播到身体各处。

    所以,好多癌症手术,打开肚子一看,转移到大网膜和周围的脂肪了,医生一点办法都没有,乖乖的怎么打开的腹腔,怎么给人家缝合上,动都不敢动。

    切开腹腔,没见到转移,上手术的医生没一个不庆幸的,这玩意有些时候和摇骰子差不多。

    “刀!”换了电刀,直接上德国产的钢刀。胰腺癌的手术可不敢用粗制滥造的,一旦切不好转移了就划不来了。

    当上刀的时候,原本坐着的吴老,也站起来在张凡身后开始关注了。

    张凡的胰腺知识已经融会贯通了,老头也没什么要指点的,但让老头坐在一边,他也不放心,毕竟是普外手术中的一个难点。

    切开大网膜,牵引横结肠,拉开胃后壁。胰腺就如同一个粗粗的大蛆一样,藏在人体的器官后面。

    想要完成的切除胰腺癌细胞,就必须完整的显露出它的全貌。

    人的身体,好似也不是很厚,但一旦打开腹腔,在腹腔中扒拉着肠子寻找一节胰腺,很困难。

    首先手术的切口虽然看起来大,其实一旦进入腹腔后,就是一个小窟窿,如何形容呢。

    以前过年的时候,很多家里都要煮肉,有些家里还爱吃肥肠,这个时候,煮一锅的非常大且满满的一大锅肥肠,咕嘟咕嘟的慢慢煮。

    然后你趴在锅边拿着一双筷子翻来覆去的找一个小一点的肉块。

    做胰腺手术其实就和这个差不多,红而发白的胃上一圈圈的脂肪爬满了血丝,长而发腻的肠子咕蠕咕蠕的在张凡他们的手中滑动。

    隐约的还能从肠道的薄膜上看见里面未排出去的消化物,隐隐的发黄发青。

    普外的手术没一个高大上的,不是恶心到死,就是费事到死。

    如此艰难的手术,能看到里面器官的只有张凡和他的一助,两个人可以说是头对顶着头从肥肉窝子里面寻找癌细胞。

    一点一点的分离,人的差异性很大,教科书上几乎都是最常见的,至于少见的几乎不会说,因为说多了怕影响出入门的医生。

    张凡做着手术,胰腺科主任一边辅助,一边心里做着比较。“他这里做的比我好、略好。嗯,这里也好一点。”

    做到胰腺都显露了,他愣是没找到自己比张凡做的好的地方,就单指着手术操作,吴老未必做的比张凡好。

    “张院,您已经做了多少台胰腺了。这水准,啧!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