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内圣外王(大章)

    第四百一十七章 内圣外王(大章) (第3/3页)

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

    “庄子一语尽皆将儒家精要包含其内,公都子以为然否?”

    阅览庄周之说,周清甚为感叹,不愧是自祖师以来,道家最为杰出之人,超越文子、杨朱、宋尹等人多矣,所为道家之人,但一身所学通百家。

    数百年来,儒家之人一直所要追寻的道理,被庄周一口道出,但偏偏数十年来,儒家之内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周清奇异。

    语落,再次看向一侧儒家公都子。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暗而不明,暗而不明……,玄清子请细言也!”

    闻周清之语,那公都子神情先是一滞,而后周身浅蓝色的浩然之气显化,灵觉闪烁,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刹那间,浑身上下为之颤抖。

    神情豁然间凝重起来,身躯转向道家天宗玄清子,拱手规矩无比的儒家礼仪,问道曰。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大道如一,周清漫步在高台上,迎着百家诸人的目光,述说口中道音,祖师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掌握本源道理,何其容易也。

    感身侧那儒家公都子周身玄光闪烁荡漾,周清没有停下,继续而道。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要走的路,孔丘早已言明,而你等不自知,奈何!”

    语落,周清归于原位而立,感身侧那越发璀璨玄光笼罩的公都子,清静之气掠过,平稳其心神,神容平静,论战百家于自己而言,再也轻松不过。

    儒家的道路,尽管于如今的儒家来说,未触及其核心,但其所作所为,一直在朝着那个方向而去。否则,原有的岁月长河中,百多年后,不会有那儒家后辈,一己之力,镇压百家,屠戮百家,独尊儒家。

    “哈哈哈,此次出行之前,《易》道占卜,有机缘妙法落于儒家,不曾想应验在玄清子阁下身上,数百年来,我等一直追寻祖师之道,今日终有所得。”

    “妙哉!”

    “大学至圣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而至,三纲并举,内圣外王,我儒家定将传承千古而不灭!”

    得一丝清静之气加身,心间极度不稳的情绪平复,数百年来,儒家先贤众多,更有师尊这等绝代之人出现,然则,师尊道理,更多为对祖师的发展与革新。

    今日听道家天宗玄清子而言,汇合自己所悟道理,多年来,心性顿悟,妙理涌现,境界更是有突破之象,强忍着内心的激动。

    朗声大笑不已,不远处,儒家群体中,有所得者,同样高声朗笑附和。

    数息之后,公都子正衣冠,缓步而至周清跟前,躬身拱手而礼,三拜而过,须发洁白的神情之上,无比坚毅之色闪烁。

    环顾四周,字字珠玑,字字千斤,随即,走下论战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