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大朝会(求票票)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大朝会(求票票) (第3/3页)

人就是秦国必须拉拢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对于秦国怀有迟疑之意,觉得秦国是虎狼残暴之国,那些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拉拢的。”

    “至于那些敌秦之人,杀一批,关一批,怀柔一批便是极好,罪有轻重,自然无碍。”

    “此事可以落在姚贾、顿弱二人身上。”

    “如武真侯所言,无论秦国做的多么好,都少不了反对之人的,诚如此,只要让绝大部分诸夏之人觉得秦国有能力治理诸夏,诸夏就会安稳。”

    “至于一小部分人,则是需要不短的镇压,合纵连横……也能够衍化如此,寡人受益良多。”

    秦王政心性快哉。

    每一次同王弟归来,论政诸般,都会有所得。

    这也是自己喜欢和王弟畅饮谈论的缘由,而且对于任何一件事,王弟都有相当多的解决之法。

    无论是艰难的方法,还是容易的法子,无论是好处大的法子,还是弊端大的法子,都有很多。

    任由自己取舍。

    比如纵横家的道理运用这般,秦王政以为很好。

    细细思忖,却为如此。

    秦国为何强大!

    那是因为八.九层以上的老秦人都拥戴秦国,都支持秦国,所以秦国得以强大,得以独霸诸夏。

    山东诸国为何孱弱?

    那就是国内的力量,能够为一国所用的太少太少。

    诚如此,那些诸侯国何以是秦国的对手。

    换言之,诸侯国变法亦是合纵连横,希望可以让国内更多的力量为自己所用,进而强大自己。

    秦国成功了,所以强大了。

    山东诸国没有成功,所以失败了。

    眼下秦国一天下,一统诸夏,若要安稳长久的维持秦国对于诸夏的统治,单单依靠数百万老秦人,绝对无法做到。

    相对于整个诸夏之民,老秦人不过占据五一,乃至于六一!

    就算一时凭借老秦人的威武霸道压制那些动乱,可终究非长法,若要长治久安,自然要解决影响长治久安不稳的因素。

    “却为上法!”

    蒙毅亦是敬佩。

    此法施展起来,不算难,所能够收到的好处极大。

    拉拢诸夏大多数之人,打击一部分微不足道之民,自然轻松。

    “山东诸国残余之人,之所以敢一次次的动乱,所为凭借的就是身边一些庶民、奴隶。”

    “没有庶民之力,那些人根本不足为惧。”

    “而欲要将那些庶民之力争取过来,也是不难,却是需要时间。”

    周清再道。

    诸夏山东诸国得一处处土地上,尤其是那些老世族的封地内,一位位世家大族的痕迹烙印很是根深蒂固。

    短时间内,欲要使得那些人屈服。

    很难。

    只是……时间是一个好东西,万事万物在时间下,都得屈服。

    “虽可清风拂面,亦少不了秦法板正。”

    “三件大事,除却蒙毅所负责的考功司之任,其余两件都需要慢慢推进。”

    “至于咸阳接下来的动作,寡人以为接下来可以开启大朝会,将一件件国政要事缓缓推进。”

    秦王政放下手中一卷文书,端过一杯凉茶,一饮而尽,此刻窗外的天色还是明亮,按理说酉时中段,应该清爽些。

    然……偏殿之中,仍为酷热。

    无论是相邦王绾献上的治国方略,还是李斯的十论,涉及之事成百上千,涉及之人数以万计,涉及之地遍及诸夏。

    灭齐以来,过去大半个月,朝野重臣也都快尽数归来,是时候开启大朝会,颁布一项项国政了。

    许多政策,要在推进中不断给予修缮,当年商君之法通行秦国,亦是在推出之后,根据秦国各地情况,给予修正。

    眼下也是一样。

    “当得如此。”

    周清自是没有意见。

    蒙毅更是没有意见。

    “大王!”

    “公子扶苏、公子胡亥正在殿外等候!”

    三人话音刚落,偏殿之外,李仲的响亮之音升起。

    “扶苏?”

    “这么快就从燕地归来了。”

    “胡亥也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秦王政点点头,按照自己下发的文书,的确相召扶苏归于咸阳,以为参详些许之事,今日归来,不算慢。

    倒是胡亥……进来表现还是不错的,无论如何,也是自己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