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三章 难兄难弟(求票票)

    第二五七三章 难兄难弟(求票票) (第2/3页)

    张良二人相视一眼,皆颔首。

    “颜路的实力我不担心,子房你的实力……还需要精进。”

    “有暇多习练一下剑道。”

    “他日傍身也有用。”

    待在小圣贤庄内,有些人想要动手都不会那般容易,何况荀师叔也在附近,踏步即到。

    伏念看向二人,再次吩咐。

    “师兄!”

    张良再次点点头。

    先前泗水郡农家纷乱之时,自己在那里都有受到袭击,幸而有人相助。

    而那般的好运气,不是每次都有的。

    ……

    ……

    “临淄这里,比沛县那里好多了。”

    “别的不说,这里的女子都漂亮许多,这里的酒水也香醇许多,这里的菜肴也好了许多。”

    “就是花费的也多了。”

    “卢绾老弟,来,喝一个!”

    临淄。

    天下有数的大城池。

    齐鲁之地,没有经过惨烈的战事而归于一统,临淄除了短短数日的混乱,很快就安稳了。

    很快就恢复往昔盛况了。

    甚至于超越往昔。

    山东之地的许多人都在这里,因当年丞相后胜故,对于诸国沦亡的一些人有选择接纳入城。

    想要在城中有安稳住所,需要掏钱。

    想要带着家人一块居住,需要掏钱。

    想要带着很多奴仆居住,需要掏钱。

    ……

    诸国沦亡贵戚士族,不缺财货之人许多,在城中居住之人许多,海量的财货汇聚,成就临淄更进一步的繁华。

    不差钱的人,自然需要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

    临淄自然要变化。

    一处处风雅之地,越发不俗,女子也是越来越漂亮,乐曲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

    坐在上佳之地,喝着令人沉醉的酒水,看着美人们翩翩起舞,听着耳边悦耳的音律。

    人生,就该如此。

    起码,刘季是这样认为的。

    “嘿嘿,喝!”

    坐在旁边,一袭儒生装扮的卢绾也是举杯一饮。

    “把你请来这里还真不容易,怎么样,没有失望吧?”

    一饮而今,畅快的呼吸一口气。

    随即,亲自为刘季满上,卢绾指了指四周,低语笑道。

    “一些人不在了,泗水郡那里我觉得无趣。”

    “老弟,你最近发财了?”

    泗水郡!

    随着曹参、萧何等人的离去,虽然还有卖肉的可以聊天说话,终究无聊。

    神农堂不在了。

    朱家堂主也不在了。

    自己便是离开了牢狱,应卢绾相邀,前来临淄,说是让自己过去瞅瞅、看看。

    就算不为事情,吃喝一番也是好的。

    刘季以为然。

    多月不见,卢绾老弟似乎变化不小,身上所穿都精致许多,穿的比自己好。

    还有带自己来这里吃饭听曲、看舞,可不是寻常人都能前来的,卢绾有钱了?

    “如何发财?”

    “勉强谋生混口饭而已。”

    “还是先前的门路,魏国旧地的一些人一些事。”

    卢绾摇摇头,执箸夹了一口饭菜。

    “魏国旧地的一些人?”

    “是谁?”

    “我也认识?”

    刘季来了兴趣,当年因羡慕信陵君之人,便是前往大梁,想要成为他的门客。

    结果!

    后来出了那件事,魏王实在不是东西,信陵君身死,自己也在大梁待了许久。

    卢绾这个同乡同日生的玩伴也一块前往了,彼此所见的一些人也相当。

    听得卢绾提及魏国旧地,脑海中直接浮现许多人。

    “有些人老兄认识,有些人老兄不认识。”

    “近年来,魏地的许多人都在齐鲁,那些人彼此相连,都汇聚一处了。”

    “再加上张耳、魏豹那些人的缘故,我也算有了门路。”

    “便是有如今模样了。”

    卢绾靠近一些,低语道。

    “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认识。”

    “有张耳陈馀他们?”

    “的确是熟人。”

    “老弟,那……做些什么?”

    刘季好奇,说着,再次举杯喝了一口,滋味没的说。

    “做些什么?”

    “老兄,你觉我能做些什么?”

    “我不会修行,做不了那些游侠之事,先前争夺地宫之事,我就只能看看热闹。“

    “也就剩下一些书文之事了,如今为临淄这里的一家商队的书薄,每日里走动城中,收集一些讯息。”

    “顺便寻找一些可以联合起来的能人志士。”

    “人越多越好,具体目的,老兄应该知道,是以……就那些事了。”

    “每个月都有不少钱财可用,毕竟商队那里直通西域,每一次收获很多。”

    “老兄,你少幼以来就比我强,你若前来,定然比我做得好。”

    “尤其,农家那里你认识的人也有许多。”

    “眼下农家那里六堂分散,许多人流入齐鲁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