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宽街上

    1.在宽街上 (第2/3页)

,不是学经济、学金融,不是学怎样MAKING MONEY(赚钱),而是学所谓的文化和艺术。

    回忆中的一些画面,恍恍惚惚出现在眼前——走之前,一位刚开始白头的中年男同事,图片编辑,某天在电梯里遇见,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她:“还真要去英国留学?你这另类消费真不得了,去欧洲学什么?学文化?学艺术?呵呵……”

    她赶紧“嗯嗯”了两声,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代表“听到了”或者“是”而已。

    男同事又说:“呵呵,学完了回来,就咱们这个场儿,能用上?哎呀要我说,咱又不是富二代,你爹妈大学教书匠,好不容易攒几个钱,多不容易,我看都叫你折腾着扔给外国人了,留着当嫁妆多好……”

    她那时候正略带焦虑和兴奋地计划着行程,盘算着还有哪些必备的行李物件要赶紧买,根本没仔细听,只是又颔首微笑了一下,“呵呵”了两声。电梯里的其他人都不认识,认识也没关系,因为没人真关心与己无关的对话。

    当时和男同事对话心不在焉,现在她人站在英国的大街上,猛地回想起,反而能清楚听到他说的每一个字,她这时才觉得有点不解:那个男图片编辑,听他自己说的,年轻时留着大长头发、穿风衣和阔腿喇叭裤,热爱摄影、各地采风,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怎么会说出这种奇怪的话?

    也许人到中年,经历了点风雨和生活磨砺,逐渐变得现实不堪?

    那男同事当然只觉得自己才正常,可在她看来,他说的话就是过于现实,甚至不堪——若按她所想的,人生一共不过百八十年,起初必须依靠父母吃饭、成长,之后又要有自己的家庭,期间能够自由行走的时间,能有十年?为什么不去看自己想看的世界,去了解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什么叫有用?父母把辛苦赚来攒下的钱给她留作嫁妆就是有用?来英国留学,尤其是学文化艺术专业,而不是学经济、学赚钱,那就是扔了、白花了、浪费了?

    她反而觉得,如果不喜欢,却硬要学经济、学金融,单为了学完以后可能赚更多钱,那才神经病呢!这和找个人谈恋爱、结婚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兴趣、没有爱情怎么行?这和吃东西也相似,完全不喜欢吃的东西,硬吃下去不是受罪吗?

    她当然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事情,她没有他那一家老小,不需要靠自己养家糊口。父母还可以给她很多支持帮助,甚至纵容她实现一些想法。但也许,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同意她中年男同事的观点。她在某些方面,确实没怎么承受现实生活的压力,这也造成了她的过于浪漫。

    不过,对于留学,连她做大学教书匠的父母亲起初也是顾虑重重,并不全是心疼花钱,主要是担心她此去英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