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7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2/3页)

点头,脸色却依然凝重,“现如今,子桓公子乃是嫡长子,继统曹氏乃是正理!”

    何晏正点头称是,贾诩话锋一转,“但!孟德以宗族为拱卫,鏖战沙场数十年,麾下功勋无数,皆是子桓公子叔伯辈份;朝中几多智谋之士,都是名门望族,颍川荀彧、弘农杨彪、河内司马防,背后宗族势力遍布朝野;河北袁绍新灭幽州公孙瓒,坐拥四州之地,携带甲之士数十万,淮南袁术虽已强弩之末,但仍割据一方随时威胁京畿,更兼江南孙氏渐已羽翼丰满,弹指就会北上青徐,便是广陵陈元龙,恃才骄纵,麾下丹阳兵数万若联合泰山群盗便可割据东方,其余如荆州刘表、西凉马氏之流,必趁孟德新丧围而攻之,如是这般,子桓公子何以应对呢?”

    一席话洋洋洒洒,说的席上的何晏和华文轩冷汗浃背。

    “还不说曹丕虽是嫡长子,坊间传闻孟德更钟情其弟子建公子,此番暴毙又未指明所继,”贾诩冷哼了一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华文轩心中已是凉了大半,这贾诩早已看透了曹操死后曹氏的内忧外患,眼光更是超越了他不知多少,这样的情形下,想要他劝张绣归降谈何容易?

    厅上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只听得驿馆外的一声声马嘶磨蹄之响。

    贾诩直勾勾地盯着华文轩,眼神甚为坚毅。他们这一行所为何事,贾诩早已猜出个大概了,无外乎拉拢纳降或议和维稳而已,曹氏经此大劫,必是大伤元气才迈得过这个坎,只不过曹氏帐下名士众多,为何会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前来通使?

    华文轩端起桌上的茶盏,小口品着,脑袋里却思来想去寻找着可能的一线机会,额上的细汗让何晏骤然紧张起来,若是在这里就没法说服贾诩,那此行可以说就再无任何意义了。

    华文轩轻轻地拭了一下嘴角,脸上故作轻松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果然是日后官拜太尉的文和公啊!天下大势在你口中可谓是分析的无可挑剔!只不过!”华文轩学着贾诩方才一般,话锋急转。

    “你算漏了一件可以左右这局势的事!”

    “哦?何事?”贾诩浓眉一挑。

    华文轩故弄玄虚地站起身,慢慢踱着步,

    “孟德公虽死,但是曹氏并非会难以应对文和公口中的内忧外患啊!因为诸事只要预料在先,便无一不可应对!譬如国舅董承、国丈付完、西凉马腾等人本欲趁机作乱,还未动手,便被我命荀彧差人除掉了!”

    “哦?”贾诩猛然坐直了身子,“你又是从何而知的?荀文若才高八斗,最是清高之人,竟能听你调遣?”

    华文轩呵呵一笑,冲着一脸质疑的何晏使了个眼色,他慢慢走到贾诩面前,倾身贴耳悄悄说道:

    “击死曹丞相的那声雷,也正是我降世之机呀!我不仅知晓后事,也更了明前事啊!文和公可是刚刚向张绣建言,说袁绍势大,若降之必不得重用,曹操势弱,此时投降定会不计前嫌还可保留权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