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设计

    第六十七章 设计 (第2/3页)

,洪师兄带人来了。

    我翻过铁栏,正好看到洪师兄下车,我假装很害怕,一边喊着:“师姐,救我。”一边沿着栈道,往洞那边攀爬。

    栈道很陡,虽然戏要演足,但我依旧小心翼翼。

    爬了半小时,便来到了清虚洞口,设有栅栏,洞口约是两米多直径的圆,旁边都是杂草,草丛边的平地上,立着半尺高的石碑,上书:清虚洞,三个字。

    进了洞,里面瞬间豁然开朗,有一间教室那么大的空间。

    其实洞内很是空旷,只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里面的墙上,则是一块大石壁,画着星象图,旁题:宇宙,二字。

    《淮南子》定义:“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宙代表着时间,宇代表着空间。

    我观察了整个石室,最有可能通往内部空间的,便是这星象图。宇宙,代表着时间空间,也代表着无限。

    我看了山顶上的祭文。

    祭文乃是祭祀楼观的岐晖道长,翻译出来便是:

    岐晖兄:

    不想此去一别,已是多年,来此观象之时,又念及兄长之教诲。世事难料,兄长在黄昏之年,经此大劫。小弟愚钝,只会掐指断命,却无法解兄长之忧。

    想我二人,争斗半生,不想却在晚年,殊途同归。

    更念你我二人缘分之深,每想到这里,便盼望再有一天,能跟您坐在一起喝杯水酒,闻着酒的香气,听着你的教诲,再同您讨教一番。

    每次看着日出天亮时,我都感叹,宇宙之大,却再难寻知己。

    这是很普通的一篇祭文,但却被安置在阳明山顶,在这清虚洞之上,绝非偶然。

    洞里的东西,一眼便可以看光,而宗清观之前进去过道术空间,那么进入的方法线索,很可能就在这石碑上。

    历史上的李清峰,是唐代太史令。

    什么是太史令,就是观天象,算历法,编史书的。

    所以,李清峰在星象术和术数上,有很高的造诣。

    那么,解开这第一层空间的,就是这祭文上关于这方面的词。

    而且古人讲究时机,时便是时间,机便是机会,都是限制条件。

    根据祭文内容,可以推断,进入空间的时间,便是黄昏,才能经此大劫。

    所以我才算准时间,在傍晚黄昏时,将洪师兄他们引过来。

    时大体可以判定了,那就是机了。

    如今已是黄昏,并未见到什么通道之类的。

    我仔细想想,祭文最后写到盼望的时候,同时提到了喝酒,听道,辨道。

    却没有写第一印象,那就是:眼睛看到。

    为什么不写看到呢?

    难道是指眼睛没有睁开,所以看不到?

    对道士而言,怎样才是最简单的看到?

    我突然想到了柳叶,自古道士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