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是对是错,很难断言】

     第449章 【是对是错,很难断言】 (第3/3页)

传说,乃是实情。

    这样的实情,在古代华夏遍地皆是,比如有个人出门闯荡,因为盘缠和本钱不足只能向好朋友借钱,古代远行,很可能一走就是几十年,也许再见面时,朋友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为了约定信义,那个借钱的砸断了一块瓦片,其中一半自己拿着,另一半给朋友拿着,言称将来如果发达,只要见到瓦片必然回馈,结果真的几十年一去不复返,原因是在异地发达了,而借钱给他的朋友老病而死,家道也慢慢中落下来,最后一个孤儿活不下去,拿着瓦片千里迢迢去找那个人,见面之后,没有什么翻脸不认人的剧情,仅仅是拿出瓦片一对,立马就当成自己的孩子好好养育。

    他离开几十年,其实根本不认识朋友后来生出的孩子,只因为一个瓦片,就遵守当初的约定。

    这些故事都不是传说,而是真真正正史书上有的事情,由于这种事情实在太多,华夏民间因之多了无数玄奇一类的典故。

    比如古代有个张元伯和范式一见投缘成为好朋友,于是相约在一年之后的重阳节再次见面,到了重阳节这一天,张元伯早早在家中置办酒席等候,而范式因为家事繁忙,直到重阳节这一天仍旧没法启程,两家相隔千里,不可能一日而达,为了不失去信义,他竟挥刀自尽,魂魄驾着阴风,终于赴了约定。

    这些关于信义的神奇传说,其实是有真实故事作为加工的,由此可以得知,华夏古人何等重视信义。

    “唉!”

    李云落寞一叹,悄悄苦笑两声。

    这个时代重视信义,但是他和祖师爷却要开启订立文书的先河,开启不是目的,而是改变古人的执拗。

    这件事是对是错,李云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对,因为这时代虽然大多看重信义,但是仍旧有着翻脸不认的人,一旦出现,就会害到守义之人,所以,得改变这时代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