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

    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 (第2/3页)

……”

    ……

    纱縠行,苏洵正在写条陈,程夫人拿着尺子给他量尺寸,看样子是要添置新冬衣。

    两人一边做事一边聊天。

    苏洵叹气道:“夫人,为夫惭愧,张学士的奏请,朝廷未允。”

    程夫人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儿:“莫放在心上,夫君文华斐然,再说读书也不是为了官职,只为保持上进之心,给孩子们做个榜样。朝廷不允,那是朝中无知你之人。”

    苏洵说道:“家里都好?”

    程夫人笑道:“如今可龙里那边不再需要补贴,家中也尽宽裕,夫君不用担心,对了,近日还收得一张雷琴,夫君可是有日子没有弹琴了。”

    苏洵拿毛笔指了指条陈:“近来没那闲情……哦,张学士问起了子瞻子由的学问,还让我时机合适的时候,带他们去看看。”

    程夫人笑道:“那小油呢?张学士没问到小油?”

    苏洵奇怪:“他?他还那么小,那点学问就别让张学士笑话了。”

    说完又道:“经你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张学士说如果孩子小,性子未定,那就好好读书,不要忙着四处交游。我以为他在说子瞻子由,便告诉他俩孩子都在青神静心读书。难道……他是在说明润?”

    程夫人笑道:“你呀……来抬胳膊……我就问你,张学士叫你急匆匆回来,所为何事?”

    苏洵说道:“呃,就是问明江卿近日的举动如何,还有开田之议,考察到底是否可行。”

    程夫人问道:“那夫君可了解明白了?”

    苏洵说道:“我川中四路,数百年来尚算安定,这土地逐渐都流入到了世家豪强手里,百姓都成了豪强的附庸。”

    “局面已经牢不可破。如今川中千人耕万人食,一旦遭遇大水旱,底下千人根基一毁,上边就是万人遭难。”

    “能开源缓解这种状况,当然是好事儿。龙山长此议,是未雨绸缪,长治久安之策。”

    程夫人笑道:“夫君说得在理,可此议并非起于龙起之龙老先生。”

    苏洵正色道:“夫人,说话需仔细。龙起之老先生,清誉广布西南,绝不是欺世盗名之人!”

    程夫人拿手中尺子轻轻拍了苏洵一下:“夫君你想哪里去了!龙山长德高望重,此事由他起议,当然比七岁孩童提出来更受重视!这是为了川中百姓用心良苦,跟欺世盗名有什么关系?”

    苏洵愣了:“七岁孩童?小油……明润?怎么可能?!”

    程夫人量完尺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