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 (第2/3页)

考试连考三天,顺序和解试相同:第一天策,第二天论,第三天诗赋加贴经墨义。

    这个考试也要定名次,不过名次屁用没有。就好像苏轼,这次高中,结果殿试好惨。

    三天内考生是不得出去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

    大宋,至少汴京,是商品经济社会,因此小商小贩们无孔不入。

    你就是光着身子进来,只要有钱,也能应付好这次考试——什么东西都有卖。

    只是什么东西都比外边贵上好多倍。

    苏油的东西其实带得很齐全,不过他不差钱,因此有小吏拎着篮子过来的时候,他也随意打发一些,买了也不一定用。

    这也是关系学,虽然估计赵老头或者老张的残余势力跟他们打过招呼,但是这几日里,这些小吏,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打开考卷,苏油微微一笑,耗时三两年的刷题大法——生效了。

    题目虽然中了,但是文章也要有些微的变化,因为考官乃是王珪。

    王珪是成都华阳人,以文章致位通显,在地方上打转的间极短,好像考上榜眼之后外放过一任通判,之后就一直在皇帝身边打转。

    后来成了著名的“三旨相公”。

    他的文章,气魄宏大华丽,历任皇帝非常喜欢,后人评价——不出国门而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

    说白了实质上还是一个御用文人,那自己文章究求实务的风格便要改上一改。

    就用之前的模拟卷为蓝本,用华丽的辞藻包装一下,除了分量和味道,色和香得占到一半,这样成绩才不会太差。

    想好之后,开始在稿纸上动笔。

    文章写完,苏油将之放在一边,从书箱里取出碗筷。

    监考官从苏油身前踱步过去,然后又走了回来,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这小孩要在贡院里做饭?!

    明代可以带炉子进考场,不过宋代不可以。

    苏油见监考官看着他,微微一笑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在铜碗里装了大半碗饮水,从一个瓶子里舀了一大勺肉酱放进去,然后取过裁纸刀,从进场后买来的卤肉上切下了一些放进去,又剥了一个鸡蛋。

    监考官不走了,这孩子还是经验太少,凉水泡这些东西,吃了不拉肚子才怪!

    不过现在不用制止,等到他准备下嘴再告诉他,要他感恩,也是积德。

    却见苏油又取出一个用面条丝绞在一起的面饼,金灿灿的,好像用油炸过。

    将面饼也放进去,盖上了盖子。

    接着又取来一个铜钵,从一个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