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第2/3页)

,军功体系,还有个荣誉体系。

    比如司马光后来的官职——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

    朝散大夫,是文散官,表示官位,从五品下。

    右谏议大夫,正官街,正四品下。

    这两套官职,第一套叫官,和正式工资挂钩。

    第二套叫职,用来提高威望,资序,有是也有些补贴。

    权御史中丞,叫差遣,这才是实际职务,有个“权”字,表示是超阶试用,资历还不够老。

    充理检使,是兼差遣,也是实务,能力强的人可以一身多差,充字表示资历比带权字的人强。

    上护军,是军功,军功最高共有十二转。

    为什么文官会有军功呢?这个叫策勋,为军事出谋划策,调运军需,部署方面,都是军功。

    木兰辞里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说得就是军功都到顶了。

    上护军是九转策勋,视同正三品,但是这个是荣誉,不是什么职务品级。

    最后赐紫金鱼袋,则是皇家给的,司马光职务没有到三品,却已经服紫袍,加金鱼袋了,前边就要加上一个‘赐’字,表示这是特殊荣誉。

    大宋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

    状元王俊民,初入官场,朝廷授承务郎,大理评事、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

    承务郎,文散官,从八品下。

    大理评事,正官街,从八品下,阶官,不任其事。

    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才是差遣,叫“职官”,即实际担任的职务,又叫通判,大致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办公厅主任。

    王俊民其实就是徐州通判。

    相比其余同科,这就已经有了十年的优势。

    榜眼陈睦,授儒林郎,东京留守军事判官,应天府发解官。

    到了探花苏油这里,争议难下——这娃实在是年纪太小了。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王珪:“朝廷授职,岂同儿戏,听闻此子年方十四,如何牧民任事?臣试举之时,取为十一名,就是考虑到了这点,却不料陛下擢为第三,此事不妥!”

    王安石是这次科举的祥定官,只得出来替皇帝背锅,苦笑道:“此子文章,并无瑕疵,如果不拔擢高等,实在是不公。”

    欧阳修也为苏油争取:“正是如此。朝廷科举,行弥封誊录,所为者何?便是为了取士公正。不能因为苏油年纪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