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

    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 (第2/3页)

。就是当朝当今发生的真事儿。”

    “老头有个不争气的徒弟,叫尹常卖,在渭州码头混一份嚼谷,每日里将渭州发生的桩桩件件,写成信函,交付给商号的邮车送至家中。”

    “与朝堂奏报不同,事无巨细,虽说啰嗦,也算周翔。”

    “老儿因此敷叙成一段平话,名叫《战渭北》,单说半年来这场大战!”

    众人又是齐声叫好。

    老头说道:“在座不少生面孔,还有几位襕衫士子。想来是今科赴解的举子。因此还得交代几句,让新到的客人知道个梗概。”

    “话说我朝庆历七年,天降下一位神童,落到了大宋天府之国,巴蜀西南。”

    “神童姓苏名油字明润,三岁能言,五岁成诗。到了五岁半,已能收揽数十孤童,教其自立。仁宗金口亲许的仁性天生,种种神奇,自不敷述。”

    “单说神童长到十四岁,惯熟经史,精通礼义;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乃我大宋一等一的人才!嘉佑六年进京赴考,仁宗皇帝拔为三名榜眼,大家因其年纪尚小,呼为小苏探花。与他相比,不瞒各位,老头这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老头继续说道:“小苏探花治了一届夔州,料军理民,那是政通人和,汉夷两悦。因西事紧急,朝廷升他做了枢密副都承旨,转帅渭州。”

    “小苏探花来到渭州,只见旱涝频仍民不聊生,不由得闷闷不乐,一日在泾河边散步,得见一座破庙……”

    说完声音转低:“小苏探花用折扇轻轻扫去庙匾上的蛛尘……哎呀!”

    这声哎呀清亮突然,被吓着的不是一个两个,一位商贾一口茶碰到了前头人的背上,忙不迭的道歉擦拭。

    观众一惊之后,不由得轰然笑开:“咦——”嘘声四起。

    老头呵呵一笑:“这个跟老头没关系啊,要怪大家怪小苏探花去,他当时就是这样叫的。”

    众人起哄得更来劲了:“咦——”

    老头一拍惊堂木:“这一看不要紧,看出一桩四百年前的公案!原来庙上的牌匾,竟然有五个大字——泾河龙王庙!”

    “为何说是公案呢?原来当年唐朝太宗年间,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放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