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

    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 (第2/3页)

宋理工学院附属小学参加学习,走理工的路子,等到年满十四岁,则分配往杭州海事学院,嵩阳书院就读,今后成为大宋皇室庞大产业的管理专才。

    同样的,毕业时要参加理工学院的毕业考试,考试合格的发给毕业证。也可以进修硕士,博士。

    这样的人才说到底就是钱,工业,军事,商业,金融等方面,理工人才还存在巨大的缺口。

    赵顼也算是看明白了,这是给王室宗亲们寻找到一条好出路。

    赵宗佑带来的消息还有很多,不少在邸报上看不到。

    比如苏轼,水灾过后,苏轼请求朝廷免除徐州赋税,并一面整堤护岸,一面加固城墙,他在东门城上建立一座阁楼,以此纪念抗洪胜利。

    水灾刚过木石匮乏,为了不增加百姓困难,苏轼便下令将西楚故官内的霸王楼拆除,用霸王楼的木、石、砖、瓦等材料盖起这座楼。

    这座楼取名为“黄楼”,黄为土色,按传统五行之说,寄寓“以土克水”的含意。

    有了理工之助,真实历史上元丰元年重阳节落成的黄楼,提前一年竣工,苏轼主持盛典,庆祝黄楼落成。

    文豪的实力展现了出来,当时前来庆贺的数十位嘉宾,皆为文人雅士与知名学者。

    苏轼在徐州收了一弟子,陈师道。

    陈师道家里之前是高官,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后来家道中落。

    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十六岁拜师曾巩。

    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

    比苏油小六岁,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

    不过文采是好的,于是苏轼自己都懒得写文章,命弟弟苏辙,门人秦观作黄楼赋,学生陈师道做黄楼铭,自己就写了一首诗而已。

    聊到这里苏油就很兴奋,这些以后都是自己的枪手,如今军事上的枪手是王韶,文坛上的枪手是大小苏,理工的枪手有小妹陈昭明,理学的枪手准备以后由邵伯温继承。

    想想都爽……

    从交谈中,苏油还知道族兄,又被派去出使辽国了。

    辽国出了大事儿。

    半年之前,耶律洪基驻犊山,宴群臣。得意洋洋地宣称:“先帝用仁先、华噶,以贤智也。朕有张孝杰、耶律伊逊,不在仁先、华噶下。”

    赐张孝杰耶律姓。

    耶律伊逊之党,以皇后废立皆由其谋,欣跃相庆,肆腾谗言,将忠良之士,斥逐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