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

    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 (第2/3页)

政府按照官田发卖的方式给移民,为了鼓励生产,在可拥有面积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就行了。”

    “老话儿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如果这样招诱熟户和移民的政策效果不彰,那我们再想办法,总比口子一下子放得太敞,最后收不回来好得多。”

    郏亶这才明白太湖开发之后,苏油为什么会给流民和当地户设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如今看来,两浙路太湖周边,对兼并的抑制相当有效,国家利益,富人利益,流民利益都在“平衡”的前提下,实现了最大公平,也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

    苏少保,果然是宰执之才,计虑深远。

    按照苏油的意见,在湄洲给予比两浙路宽松两倍的土地政策,已经是足够的优惠了,真要把可以作为熟地的圩田当做开荒发给移民享受七年免税政策,反而会出问题。

    占领一地后不能自足,政府还要承受七年的负担,按照现在的朝廷主流,这就是以华夏之富供养贫瘠之民,是亏本生意,是边将贪图军功擅起边衅,自己升官发财,国家承担苦果。

    苏油真这样做了,那肯定是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房屋已经在建第二代,宋人还是喜欢砖瓦木头梁的房子,之前的竹筋水泥墙大通铺板房,属于军营那种,纯属临时应急。

    砖瓦厂日夜不停的开工,沈括开始修建高管们的房屋。

    圩田还软,就用了苏油提供的技术,木头为基,上面压石头,然后覆土,造屋。

    苏油巡视了一遍湄洲城,除了没有城墙,别的都很完美。

    沈括虽然情商不够不懂政治的勾心斗角,但干实事的能力在大宋算数一数二的出挑,没什么好挑剔的地方。

    苏油让船队先行返回,自己又在湄洲多考察了几天,重点关注了民夫们的身体问题。

    上头一句话,下头跑劈胯,既然太后交代了要关心移民疾苦,到了苏油这里就得成为重点工作内容。

    因为卫生条例的严格施行,生病的不多,但是因公受伤的不少,光被老虎鳄鱼咬死的就有上百人,这个锅只有苏油来背。

    收集整理了详细资料,当沈括他们抢在雨季来临之前收获元丰元年第一季水稻的时候,苏油才回到已经重新改造回原状的飞鱼号上,返回交州。

    至于船上的那些弩炮,就丢给沈括,反正港口的炮台已经在建,聊胜于无。

    这么一大圈连巡视带打仗下来,回到交州已经是三月中,李道成前来与苏油相见,然后提及交趾第一次科举的事情。

    苏油一拍脑门,从苏家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