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荐

    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荐 (第2/3页)

,一眼就能看出来端倪。

    分拆相权,政权下县,就凭这两个,赵顼都不可能拒绝。

    要是王安石当朝,只怕立刻就将这份奏章扔皇帝脸上去了,外加一万字的差评。

    可现在这个时机,实在是把握得太好。

    如今赵顼威势日重,权位巩固。

    陕西,青唐,南海的连场大胜,拓地万里;

    荆湖,太湖的大开发,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

    不少不合理的负担,也被赵顼减免,百姓们歌功颂德;

    加上苏油这种不要脸的疯狂造势,这就让赵顼的名声,从王安石罢相时的最低谷,一跃升到了新的顶点。

    反观宰相们,正是青黄不接,各怀算计之时,如同一盘散沙。

    这时候突然抛出改制之意,中书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吴充毕竟还是现在名义上的首相,但是早就一心想着要退休,结果条陈里边的退休金三个字,一下子就让老头舒适度满点。

    好办法!

    王珪最惨,眼看着首相之位已经十拿九稳,结果这条陈将他即将到手的大权唰唰唰分成了三份!

    可王珪是出名的三旨相公,上朝“取圣旨”,结束“领圣旨”,回中书宣布“得圣旨”的人,他能有王安石那样的魄力和胆量?

    吴充此刻心里充满了极度的快感,这份条陈简直就是给他报仇雪恨的钢刀!

    你王禹玉不是一心排挤我,想要争夺这个首相之位吗?这回好了,这条陈要是得到执行,老子就是大宋最后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你不是稀罕这个独灶,忌惮苏油入朝,心心念念要搞苏家人吗?这下苏明润直接将灶台给你掀了,另打一口三眼灶!

    这要不是还在面君,吴充只想捧着肚子仰天大笑,问一声——看苍天绕过谁?!

    不过都是老成精了的人物,吴充当即拱手,一脸的义正辞严:“国朝百年积弊,以官制为甚。三冗之中,冗官为害最烈。政令不畅,上下不知,叠房架屋,人浮于事。”

    “有识之士如范文正公,王舒公,都曾经考虑过改革官制,但是实在是牵扯的精力太大,在边境不宁,国库虚乏之时,当然是眉睫之患为重。”

    “要说起这些年的财政,的确是丰裕,这道条陈里有一点说得很好,就是朝廷的气局。”

    “抱着一个小朝廷的气局做事,怎么还敢与强汉盛唐比肩?”

    “就老臣看来,这条陈端是大气,恢复三省六部之制,各职各有司业,职责明确,上下通达,朝廷方可如臂使指,地方也有制可循,不至于再出现公文都不知道往哪个衙门送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