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战略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战略 (第2/3页)

然有叛乱,辽朝正忙于征剿。”

    苏油补充道:“其实我们一直在利用耶律伊逊带来的辽国朝政**,对宋辽边境的官员和将领进行拉拢腐蚀,收买渗透。”

    “如今看来,辽皇开始准备耶律伊逊动手了,军机处机宜司下一步就是利用局面,争取在这场斗争中扶持几个官员进入辽朝的高官序列。并争取进一步影响辽国的朝政走向。”

    赵顼对苏油这一套已然精熟,河湟布局,起码十年起步。

    投资越早,成本越低,苏油其实给了王韶不过数十万贯,到后期王韶都不用他继续投资了。

    獐子岛也是个巨坑,那里流通的资金,现在已经包括了辽阳府,析津府诸多辽国沿海州郡的库银!

    无数的官员甚至吏员,在獐子岛四通钱庄里开设了户头,唐四郎可不管资金的来源是什么,只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拿着国家库房中的银钱做自己的生意,赋税收上来先来个短期拆借,如今成了辽朝沿海州郡的普遍现象。

    以往贸易走私,盐承担了重要角色,既是商品,也算货币。

    现在盐已经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了,宋国对盐政解绑后,新式晒盐法和风力提灌盐田投产后,宋国盐产量大增不说,质量还得到了极大提高。

    辽国官员们在几次输盐贸易中吃了大亏,辛辛苦苦运到獐子岛的盐,被宋盐冲击得一文不值。

    等到辽国官员们忍痛将盐抛售之后,獐子岛上的盐价又慢慢地恢复到了均价之上。

    几次之后,辽国官员们也学了个乖,不过元丰通宝重宝之类实在是过于损伤国格,好在还有舶来钱这玩意儿可以选择。

    新任辽国参知政事陈义,运作到这个官职,一共花费了十五万贯,而陈家在耀州的瓷器工坊,一年产出只在一万贯左右。

    剩下十四万贯,是陈家依靠发卖辽东半岛之上的硅藻土得来。

    十四万贯,就是十四万吨硅藻土,辽东半岛硅藻土的品味极高,几乎都能直接使用,足以支撑起郓州的黄色炸药工业,满足了宋用臣,王克臣治理黄河的迫切需要。

    赵顼对苏油问道:“明润,你说我大宋内部,有没有陈义那样的人?”

    苏油躬身道:“这个是皇城司的事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不过臣以为,经济渗透总体来说……还是我大宋比较有优势。”

    赵顼嘴角扬起一个微微的笑意:“君子内求,明润你说的是对的。那些辽国官员,真的不知道獐子岛上活动的宋人,有着大宋朝廷的背景吗?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唐四郎,真的就是没有国籍的海商吗?那些他们户头上的舶来钱,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