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 (第2/3页)

律用字这个规矩,始于后梁,到唐代方才形成系统的理论。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任意‘灵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这些拗句为前提。”

    “所谓拗句,是对五言诗而言,对于七言诗,只需对诗句后五言,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

    观儿问道:“那作诗的时候,避开这些拗句不就可以了吗?”

    苏油微笑道:“因为不能以文害意啊,有些句子常常是一呼而出,所以才只能采取救的方式。比如‘三连仄’的情况,我们知道,只有句式为‘平平平仄仄’的时候,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

    “但是三连仄的拗句,比如‘平康街妓女,相国寺禅师’,作为诗句读起来,音韵是很别扭的,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以仄代平,这里就必须例外。”

    观儿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大叔就爱拿和尚打趣。”

    苏油笑道:“所以要救三连仄,就必须对它加以破坏,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变成所谓的‘三四互换’句式。”

    “救可以是自救,自救后的句式,就变成了‘中平仄平仄’,明显与下句‘仄仄仄平平’失对,但是这种失对,却是诗歌所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本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的格式。”

    “但是句首‘才子’二字,无可更改,因此只能在句中的三字置为仄声,将三四字平仄互换,把这个拗句给救回来。诗句变成‘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的句式。明白了吗?”

    观儿点头:“听懂了。”

    苏油继续说道:“还有一种救法,叫他救,就是用同一联中的另一句里边来救。”

    “比如刚刚的‘相国寺禅师’五个字,一个字都没法改,那就只能从上一句想办法……”

    观儿拍手道:“那就得是‘平康坊名妓,相国寺禅师’,上句三四字平仄互换!”

    “哈哈哈……观儿你实在是太聪明了。道隆大和尚知道后一定会很开心的!”苏油不禁捧腹大笑。

    “哎呀大叔你又陷害我!”观儿这才反应过来,小脸胀红:“我不听你讲了,我找绿箬婶婶去!”

    “别别别……”苏油连连摆手:“不说笑了,我们接着讲啊。”

    “再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本来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才对。”

    “但是因为‘三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