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 (第2/3页)

最高的政务机构——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它们才真正分别负责国家政务的决策、审议和执行。

    先说与此事关系较小的尚书省,尚书省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下又有诸司。

    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要统管六部,尚书省还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有尚书省左右丞,以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和兵、刑、工右三部。

    其中左右丞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

    接下来就是此事的关键。

    三省当中,负责决策和审议的中书省与门下省,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而前面说过的尚书省,则单独称为南省。

    北省的长官,是中书令和侍中。

    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

    蔡确的建议,其精妙之处在于告诉赵顼,中书令的职权,其实过高了。

    陛下啊,要是这么搞,元丰改制就成了换汤不换药,所以陛下,不如我们将中书令和尚书令一样,也虚置了吧。

    赵顼当然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惊喜莫名。

    辛辛苦苦铺排了几年,不就是为了削减相权吗?现在文官二把手主动投降,说陛下这个一把手我们不要了!

    对于一直希望皇纲独揽的赵顼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帝从之”。

    这下就好玩了,本来三省六部最高的行政机构尚书省,还应该有个尚书令的,但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前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在唐太宗登基后就无人敢担任了。

    尚书令没了,尚书省的头就成了尚书左右仆射,虽然尊左,但是其实是平级的。

    这下蔡确和王珪就成了平级。

    还没完,如果中书令还存在的话,那王珪也会成为蔡确的直接领导,也是能够管到蔡确这个中书侍郎的。

    结果中书令被蔡确这么建议一取消,蔡确就成了中书省的实际管理者,而王珪却成了门下省的实际管理者。

    刚刚已经说过,中书省是掌制令决策的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的部门,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