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 (第2/3页)



    “呃……你跟漏勺还真是一伙的……”

    夏,四月,丙寅,帝初御紫宸殿。

    辛未,诏宽保甲、养马,蠲元丰六年以前逋赋。

    秘书省正字范祖禹上疏论丧服之制,诏礼官详议。

    礼部尚书韩忠彦等言:“朝廷典礼,时世异宜,不必循古。且先王恤典,节文甚多,必欲循古,又非特如所言而已。今既不能尽用,则当循祖宗故事及先帝遣制。”

    诏从其议。

    甲戌,诏曰:“先皇帝临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或有奉行失当,几于繁扰,或有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者,其申谕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这就是要大家指出以前施政的偏差,求直言。

    其实也是开始调整风向。

    乙亥,诏以太皇太后生日为坤成节。

    以资政殿大学士吕公著兼侍读。公著时知扬州,特召用之,以遵先帝遗意。

    以资政殿学士司马光知陈州。

    辛巳,遣使以先帝遗留物遗辽,及告即位。

    辛卯,以集贤殿大学士,蜀国公苏油制毕,诏知大名府。

    这些都是手续程序,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三人所谓的担任知州,之前还要经历一道“过阙入对”的手续。

    而进京入对之后,必定会被留下任用为朝官。

    这一时期的所有诏命当中,有一道特别刺眼——职方员外郎刑恕升做了右司员外郎。

    这是蔡确的运作,因为他已经感到了窗外的寒风,想要通过邢恕结好司马光、吕公著,故邢恕得以骤迁都司。

    政治风向已经开始改变,太皇太后已经在释放信号,虽然驰保甲、保马之法,戒中外无苛敛,蠲百姓历年来的逋赋这些措施,苏油心中一万个赞成。

    但是问题在于,听说这些诏书,都是用中旨传出,王珪蔡确等根本未得预闻,却显得有那么一点点过于迫切了。

    乙酉,枢密院言:“府界三路保甲,两丁之家止有病盯田不及二十亩者,听自陈,提举司审验与放免。”

    从之。

    丁亥,复蠲旧年逋赋。

    ……

    出川的大路最快一条,还是得走金牛道,从剑阁出汉中。

    苏油其实不太屑于司马光那种行为,主动赴京,被卫士认出来,又被百姓拦住,最后惊惧而还,惊动太后垂问,诏之过阙。

    这里边“表演”或者“被表演”的痕迹太重了,必将引来后世非议。

    眉山和汴京之间,只在赵顼中风之后,电报来往频繁过一段时间,到赵煦立为太子,电报的频度立即大为减少,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