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游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游 (第2/3页)

则谓之眩惑流俗之情。

    然则天下之事,无复可言者,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

    乞删去中间一节,使人尽所怀,不忧黜罚,则中外之事,远近之情,如指诸掌矣。”

    这是直接打蔡确的脸。

    诏从之,取消蔡确的六议之条。

    吕公著则上奏十事:一曰畏天,二曰爱民,三曰修身,四曰讲学,五曰任贤,六曰纳谏,七曰薄敛,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无逸。

    挺好,但是苏油认为老吕有点飘,比司马光都不如——因为这十条都是对皇帝或者说太皇太后的要求,而且只说了要求,却没说如何操作。

    苏油的上奏则很老实,不好意思,臣离开朝堂一年,对大局不甚了解,因此不敢妄上进言。

    而臣当年与先帝条陈十事,至今所成者,未过一二。

    事不在多说,而在多做。臣想请陛下继承先帝遗志,对已行之条,继续推进,对未举之条,可请朝廷议其时机是否成熟,择一二行之。

    另外士之所立者,一曰道,二曰德。

    臣在眉山写了一本关于道德的书,叫《伦理训类》。

    此书为臣历年心得,乃为长子苏轶和次子苏轭所设。

    其言简白,本欲使二子读之,脱去其身上的野蛮气质。

    陛下年岁在臣长幼二子之间,即便自行阅读,也当尽无妨碍。

    现在上呈太皇太后懿览,如其中一二可用,太皇太后可摘授与陛下,亦不失天伦之乐也。

    太皇太后诏命中使李倬,急送于后庭。

    戊戌,群臣请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帝本以七日生,避僖祖忌辰,故移其节于次日。

    诏苏轼复朝奉郎、知登州。

    大苏这一年多来可是爽呆了,名为赴任,其实基本就是在旅游。

    最早赵顼是让他去汝州,走到半路苏轼上表,说自己在常州有田,希望到那里去,赵顼也同意了。

    于是又向常州走,结果到了常州没有多久,又收到知登州的任命。

    这下更开心,因为苏迈就在文登做知县,苏轼于是又朝登州进发,准备和长子相聚。

    这一路过来,留下了好多故事。

    在离开黄州的时候,有个叫李琪的营妓,少而慧,颇知书,苏东坡也常在席间照顾她。

    然而苏东坡在黄州虽然不惜笔墨,随意题赠,却从没有送过李琪诗文。

    现在大苏要走了,李琪在送行宴上固请,取领巾求诗。

    于是东坡写了两句:“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即弃笔与客谈笑喝酒,过了好一阵,李琪再请,说夫子你别老喝酒啊,一会儿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