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 (第2/3页)

啊!”

    苏油笑了:“陛下,农人也不仅仅只需要种地啊,他们还要造房子,穿衣服,种菜,养鸡鸭牛羊,还要缴纳各种赋税,服各种劳役啊。”

    “而且我朝的人口,并不是全部都是农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有。”

    “其实我朝丁口当中,农业人口只占了七成,因此七千五百万丁中,农丁差不多五千万。”

    “户均一年创造当今二十亩粮食产量的财富,只能算是贫困,按照这个数字来计算,可以说大宋元丰以前,乃至从夏商周到元丰以前,华夏一族大部分时候,百姓都挣扎在这条线附近。”

    “这条线是底线,我将它称作‘生存线’。”

    “如今我朝农丁,人均占有的土地,已经从庆历年间的二十亩不到,提升到了八十亩左右,这,就是你的父亲,先帝,带领着群臣,百姓,在二十多年里创下的丰功伟绩!”

    赵煦的神色立刻充满了崇拜之情,满眼都是小星星。

    “大宋这五千万农人,用八百万顷的土地,养活了整整一亿五千万人,这就是实情,我们敢说,这个数据,足以证明今日之大宋是古往今来,最繁荣的朝代!”

    赵煦有些懵了:“那司徒刚刚还说,我大宋没到最好?”

    “当然还没到最好。”苏油循循善诱:“因为大宋还有巨大的外敌,辽国。我朝内部,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什么问题?”

    “很多啊……我们就拿土地来说,刚刚我们算的是平均数,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宋部分地区,如蜀中,两浙,汴京三处,人多地少,而其余地方如河北、陕西、荆湖、宁夏,却又地广人稀。”

    “其中宁夏河套就有可改造耕地九十万顷,可人数呢?不过数十万。”

    “除了地域造成的不均,还有制度造成的不均。”

    “大宋一等户的标准是一顷土地以上,而这些户等当中,有高达三百顷,五百顷的。”

    “国家是需要依靠税收来运营,但是很遗憾,替大宋缴纳赋税的户等中,却是以二三四等户为主体。”

    “而一等户中,很多都是免税的宗室、勋贵、重臣。”

    “这就是章惇提出的‘税制倒挂’问题。”

    “还有,华夏大地上经常发生的水、旱两灾,还有那条桀骜不驯的黄河。”

    “因此说,先帝所作的事业,是打下了让大宋摆脱生存线,摆脱温饱线,进军基本富裕线的基础,非常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