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 (第2/3页)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个性格鲁莽,作战方式蛮横粗暴,跟谄媚之徒彭孙搞出“捧臭脚”典故,充满了民国文盲军阀无厘头风格的“李婆婆”,竟然悄不声地干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儿!

    估计李宪也是出于对自己身份与名声的自卑,认为即使送上朝廷,也不可能引起任何重视,甚至会引来朝官们的攻击,说他贪鄙无度,搜刮刻毒,最终选择了将这部巨著藏于家中,秘不示人。

    苏油亲自给这部著作做了序,作为曾经平夏战役的主官,和之后建设宁夏的开创者,给予了这部著作极高的评价,认为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甚至具有学术价值和战略价值。

    序文的最后也说出了自己对李宪将这部书秘不示人原因的猜测,指出了士大夫中流行的偏见,不符合天理人情之道,更是缺乏自信,妄自尊大的表现。

    高滔滔对李宪并没有任何看法,不过在苏油点破士大夫们心里的黑暗面以后,大家开始再次用新的目光审视这个中官的一生。

    在这个时空里,李宪的功业其实和真实时空差不多,不过苏油给力,灭了交趾,灭了夏国,没让李婆婆的功劳被抹杀在一干败绩当中而已。

    朝廷最后追授李宪右武卫上将军,武泰军节度使,谥敏恪。

    诰文里总结李宪的功绩:

    “以中人侍帷幄,备闻谟训,俾临制阃外,遂能恢斥疆土,降其渠率。

    置阵行师,有名将风烈。

    至于决胜料敌,虽由中覆,皆中机会。

    比自临洮,率众躬将。摧殪丑虏,恢复故疆。鼓行羌中,屡以捷告。”

    但是李宪的死也导致了问题,河北四路八万新军,没有监军了。

    不过太监倒是不缺,有一个宋用臣,一个石得一。

    但是宋用臣是工程师本师,对治军一窍不通,石得一年轻时只干过带御器械,后来最多也就领过宫内的电报班,干过皇城司,同样没啥军事经验,而且高滔滔非常讨厌他。

    最终高滔滔从京城另外指派了一个宦官,刘惟简。

    刘惟简做过昭宣使、康州刺史、高阳关路兵马都监,入内押班,算是知兵之人。

    英宗初立,刘惟简自河北来朝,请对寝门,宫里的内官问难他,只引他去见了曹太后。

    刘惟简立福宁殿下不去,雨尽沾衣,英宗起坐帏中望见,呼问曰:“诸路如汝者几人,何以独来?”

    刘惟简对曰:“陛下新即位,臣来自边塞,未瞻天表,不敢辄还,不知其他。”

    英宗叹曰:“小臣知所守如此。”于是将其姓名书于屏间。

    赵顼即位,览英宗所题屏,发现了刘惟简的名字,于是擢他干当延福宫,从此成为亲信。

    交趾谋叛,赵煦派刘惟简先去调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