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许炫富诏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许炫富诏 (第2/3页)

之根,在情不在禁。

    如德行不称,而称金配玉,此饰丑而夸,非所可羡,实堪笑也。

    今人不笑之,其实教化不及之故。

    可着令:州县捐施中学者,许佩珠玉;捐施小学者,许佩金银。庶几使富有可尚,贱有可高,相以崇德兴学为美,其后方可饰也。

    仁有所施,财有所匹,朕奖之华丽,不亦宜哉?”

    此诏一出,再次让群臣亮瞎了眼睛。

    赵煦的着眼点比李之纯远远高出好几个档次,而且富有可操作性。

    诏书里并没有禁绝富人炫耀财富,但是对他们指明了炫富的方法,提出了道德要求。

    炫耀财富之前,你先要表现出自己的品行道德,必须能够匹配得上你拥有的财富,否则就是“炫丑”,而不是“夸耀”。

    没有收获名声之前,你好意思穿金戴银?

    如果你有德行名声,那么穿金戴银,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才是真正的引导风俗民情。

    教化比禁奢侈重要,而且禁是不靠谱的。

    还不如同意大家奢侈,但是必须以建设教化之所为交换,然后朝廷再以“许奢侈”作为奖励。

    现在大宋的有钱人越来越多,皇家对他们的消费需求做出了让步,只是要求他们“仁有所施,财匹其德”,可谓一片良苦用心。

    佩珠玉穿金银不是不可以,请捐建个学校先。

    王晦看到奏章,不禁对苏油摇头感慨:“这才是因势利导,英睿之君啊……”

    苏油也表示赞同:“陛下自幼聪明,如今渐渐展露明君之相,都是太皇太后多年垂育之功。”

    王晦对此倒是不怎么觉得,他觉得小皇帝的脾性都是苏油带出来的:“朝中不少劝陛下亲政的,都是贪图首建之功,实在是小瞧了陛下的宏量。”

    苏油笑道:“陛下亲政,乃天经地义,本来就是我大宋最大的正确。时候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哪里有什么‘首建之功’?”

    “既然没有首建之功,那就没有奖励,且陛下是重情念旧之人,那些劝进的,怕不是已经被陛下贴上了‘凉薄’的标签。”

    王晦拱手道:“明公料见万里,老夫忝领幕府钱粮,其实一点帮不上忙,实在是惭愧。”

    苏油摆手:“王老你客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的长处我自己知道,在于署理民政,调协多方。至于提防奸小中伤,却是不足。”

    “以往人以为我谦退,其实不过是藏拙罢了。”

    苏油指的是这次朝中刚刚过去不久的“弹苏”风潮,如果处置不当,搞不好就会渐渐攀扯到苏油身上。

    王晦抓住了关键,制止了朝臣与苏油的交通,看似毫不抵抗,其实是彻底杜绝了有心人借此将脏水泼到苏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