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造纸

    第83章 造纸 (第3/3页)

这道工序?徐齐霖坐在荫凉下琢磨着造纸的过程,想着如何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时,张诚走了过来,拿着纸笔,虚心地向徐齐霖请教。

    徐齐霖也不管他能不能听懂,大概地讲了一番,便岔开话题,请张诚找雕版刻工和木匠,工部库房里有已经不用的或刻坏的雕版,也一并拿来。

    张诚赶忙让手下去办,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其实张诚也明白,如果造纸成功,那便是大功一件。这可是陛下亲自交代的事情,办好了,只要徐齐霖帮他美言几句,升官不在话下。

    而徐齐霖想的则是把现成的雕版锯成单字,再修整打磨,统一大小高低,便成了活字模。

    至于缺的字,再按此办法雕版分离,凑成一副木活字模,应该是最快速简单的办法。

    在徐齐霖想来,雕版能长期保存,同样材质的木活字也应该可以。

    况且,只要官府参与进来,制出铅字模,建立一个皇家印书局,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工部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这也与李二陛下的重视程度有关。刻字工匠们很快召来,按照徐齐霖的交代,开始工作。

    而木匠们则依照徐齐霖所画的图样制造转轮排字架,就是两个大木轮,上面分若干格,把木活字依韵排列于格内。排版时人坐在两轮之间,转动轮盘以字就人,转轮取字,省时省力。

    张诚不太明白这是要干什么,反正听徐齐霖的指挥就行,成功因然可喜,失败却也不是他的责任。

    中午吃了顿简单的工作餐,下午徐齐霖便指挥工匠蒸煮纸浆,接下来的步骤还有洗料、筛除、打料、晒白、捞纸、榨干、焙纸。

    显然,今天这纸是造不出来了。但徐齐霖也对古代手工造纸的流程和工具全部熟悉,并有了改进的想法。

    比如说晒白,也就是古代的漂白法,通常要直接利用日光照射,也就是专业所说的光解法,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纸浆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