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侯君集,再劝李四胖

    第183章 侯君集,再劝李四胖 (第3/3页)

    从大盈库建立到现在,虽然干出了些成绩,但整体的组织架构还不是很完善,工作流程也有待改进。

    这样就有弱点,贺兰楚石被安插进来,给徐齐霖敲响了警钟。所以,他要争取把各部门的职能分清,流程也固化。谁来也不能轻易变动,除非不考虑赢利赚钱。

    当然,这也是尽量为之。地球离了谁都转,徐齐霖还没那么自大,觉得非自己不行。

    至于贺兰楚石到底去不去,也无所谓。不去的话,这边他也没有实权插手,你不配合我工作,就是不告到李二陛下那里,徐齐霖把他边缘化,当个摆设也不难。

    公款旅游你不去,你想干什么?天天在那里碍眼,狗屁也干不了吗?

    ……………..

    自从徐齐霖建议李四胖之官后,李四胖便陷入了权衡和思虑之中。

    尽管徐齐霖摆事实讲道理,对李四胖颇有些触动。但突然就之官,离开居住已久的长安,这不仅要下很大的决心,还要有个能让李二陛下,乃至外界接受的理由。

    所以,李四胖一边继续组织人员编撰《括地志》,一边对自己的封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只不过,李四胖虽没把徐齐霖的话告诉别人,但欲之官的事情却瞒不过手下的幕僚。因为,总要找人商议,不能他自己闷头瞎琢磨呀!

    不出意外,对之官一事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都有各自的理由,这又让李四胖犯起了犹豫。

    拿不定主意,李四胖便又想听听徐齐霖的建议。可徐齐霖有意避嫌,魏王府的什么文人聚会、谈诗论经,都找借口推脱。

    一次两次借故推脱还说得过去,可总不能象躲瘟疫灾星似的。都在长安,还能老不照面儿?

    李四胖也看出徐齐霖有意躲他,便采取了迂回策略。

    他派人打听到徐齐聃要以弘文生的身份参加今年的秋季科举,便主动送上橄榄枝,请徐齐聃担任王府侍读,教导庶长子李欣、嫡嗣李峤读书。

    徐齐聃有些心动,毕竟不用参加科举,也不用去吏部等待铨选,便是入品官阶。

    但他与徐齐霖说过此事后,徐齐霖立时表示反对。当然,话不得说得太清楚,他只说凭兄长的才学,应该走科举正途,履历才光鲜,而不是幸进。

    徐齐聃犹豫迟疑,没有轻易决定。徐齐霖没办法,只好找了个理由去魏王府,要李四胖收回聘请。

    现在最聪明的做法是和哪个皇子也别表现得太亲近,就象朝中重臣一样,不站队,不表明态度。

    而徐齐聃若是成了魏王府侍读,就等于是给自己打上了烙印。你想着就是教导读书,给李四胖的两个儿子当老师。可外人怎么看,肯定认为你是李四胖一派。

    这样一来,就使徐齐霖也陷了进去。从徐齐聃想到他,本来他做的很正常的事情,难免会被人往李四胖身上瞎联系。

    “此乃大盈库新制器物,可用于军事、测量等领域。”徐齐霖把指南针献上,演示了一下,说道:“殿下为编撰《括地志》,派人博采经传地志、勘测山川地理,或可用之。”

    李四胖看着这巴掌大的器物,不由得赞赏道:“齐霖巧思,无人能及。古之司南,亦远不及此物使用方便。”

    徐齐霖敷衍地笑了笑,说道:“此番拜见殿下,下官还有一事相求,便是代家兄谢殿下好意,却是不便入府担任侍读。”

    李四胖看着徐齐霖,半晌才苦笑一声,说道:“齐霖可是对本王不满,为之官一事?”

    徐齐霖垂下眼睑,淡淡地说道:“下官岂敢。陛下特许殿下不之官,殿下只是遵从,合情合理。”

    李四胖叹了口气,说道:“本王的封地离京师太远,难以在父皇膝前尽孝。是以犹豫不决,亦不知如何向父皇开口。”

    尽孝,也算是个理由。就你那胖样儿,蹲在地上吭吭哧哧给李二陛下洗脚,也真是难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