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漕路多艰

    第209章 漕路多艰 (第2/3页)

,倒省了再次建仓的花费。在徐齐霖的计划中,如果在三门峡西所建的仓库较小,还是要以太原仓为主要集散地。

    在陕州停留了一天一夜,采购采用物资,主要是干粮。徐齐霖还请船工们在酒楼大吃大喝了一通,并详细了解三门峡沿岸的具体情况。

    根据船工们描述,三门峡沿岸是有漕运栈道的。但这个栈道不能运输,而是给纤夫所走,拉船前进的。

    这些栈道大多是在河岸山崖的半腰处开凿一条凹进岩石的小道,在无法开凿凹道的地方,则每隔约二米凿有一个方孔,用以揳入木梁,铺板架桥。

    每当漕运船要逆流而上时,纤夫就沿着栈道拉船前行。在栈道中部的石壁上,凿有许多牛鼻形的小洞,用以拴绑绳索,供拉纤人把持使力。

    而漕运船只要逆水而上,全是靠了纤夫的苦力。而纤夫这个职业,无疑在众多高危行业中排名最靠前。肩上是沉重的纤绳,脚下是崎岖山道,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悬崖,非死即伤。

    “脚登岩呀,手抓崖,肩背纤绳把船拉,屁股撅天上呀,脑袋夹到腿圪拉,挣俩钱拿回家呀,养活妻儿和爹妈……”

    后世还有纤夫拉船所喊的黄河号子,可谓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纤夫们拉船之苦和逆水行船的艰难。

    徐齐霖感慨之余,也在考虑是否能把这狭窄的栈道拓宽加固,变成能运输粮食物资的道路。

    也不用什么双向几车道,哪怕是单行道,只要能尽快越过砥柱之险就行。

    而这个想法也不算离谱,想想秦蜀古道、三峡栈道,都在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交通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可行与否,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案,还需要徐齐霖实地考察,并听取专家的意见。

    休息好,准备齐全,徐齐霖等人又登船出发,顺流而下,直向三门峡而去。

    在离三门峡还有七八里地的时候,船工们便在一个汉隋时期的古渡口靠了岸,给徐齐霖等人指点讲解着岸上的情况。

    徐齐霖记在心中,带上随从弃船登岸,并让船只继续航行,过了砥柱后,在三门峡东面等待他们。

    沿着河滩往东走,徐齐霖等人边走边观察地形地势。走了一二里地,便看到岸边的一处台地。

    这片台地东西约百米左右,南北约二三十米,紧挨着河滩。

    “且在图上标记下来。”徐齐霖吩咐着,“若前方再无合适之地,恐怕只有在这里建仓了。”

    一个官吏伸手指了指,提醒道:“徐丞请看,这是第一层台地,再往上还有个小村子呢!”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是不是船工所说的上仓村?派人去打听一下吧!”

    徐齐霖掏出望远镜,仔细瞭望一番,才让人去村里打听,最好能请到走过三门峡的向导。

    派完人,徐齐霖等人上到台地,丈量勘测,记下诸般数据,又休息等待了片刻,才见到派去的官吏领来了两个人。

    这是一老一少两个百姓,对突然来到这穷乡僻壤的官吏感到惊讶且惶恐。简单询问之下,竟是村长和他的儿子。因其在三门峡东的龙岩村有亲戚,倒是走过小路前去探视。

    徐齐霖温言抚慰,说明来意,并拿出铜钱作为酬劳,请他们充当向导,走走那条小路。

    村长急着推却,但徐齐霖执意如此,也只好收下,引着众人沿河向东行去。

    一路行去,但见沿岸峭壁峻岭,道路狭窄。人行尚可,要运输物资,却是不行。而且,这条小路离河滩较近,一旦河水上涨,便会被淹没阻滞。

    边走边查看着地形地势,徐齐霖随便地和向导攀谈,却又打听到还有一条山路也能到达龙岩村。只不过要翻山越岭,比较费时耗力。

    “老人家带我们走完这条小道,再辛苦走一趟山路吧!”徐齐霖说道:“依某看,这条小道想要走车马,很难。”

    村长见徐齐霖年少,且态度和蔼,并不趾高气扬、吆五喝六,倒也愿意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