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无题

    第231章 无题 (第3/3页)

呢,齐霖公干返回,某略备薄酒,算是给齐霖接风;其二,便是感谢齐霖的赐药之恩。”

    徐齐霖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问道:“不知是什么药?长孙兄可否说得详细些。”

    长孙冲说道:“时日很久了,齐霖可能有所遗忘。某说的药,便是那止咳定喘烟。”

    徐齐霖露出恍然之色,猜测道:“可是公主殿下的气疾又有发作?那烟有微毒,万不可多用。”

    “晓得,晓得。”长孙冲点着头,说道:“前几日气温骤降,公主殿下的气疾发作,气喘难安。多亏了这止咳定喘烟,昨日已是大有好转,今日便没有再用。”

    哮喘病人就怕气温剧烈变化,那止咳定喘烟中有金银花,其中含有生物碱,能够缓解支气管的病状。

    听说今天没再吸,徐齐霖微微颌首,说道:“病重难熬时用一支,缓解后便可停药。家师反复叮嘱,此药不可多用。”

    可惜没见到丽质天成的长乐公主叼着大烟袋吸*烟的样子,肯定很奇特、很搞笑,徐齐霖情不自禁地瞎想。

    长孙冲点头称是,又问起了徐齐霖在外公干的情形,对徐齐霖的功绩赞不绝口。

    “长孙兄谬赞了。”徐齐霖心中舒畅,却故作谦虚,摆着手说道:“皆是陛下大力支持,某才能建些微功。对了,某在外听闻,多亏了公主殿下的劝说,陛下才改了封建之意。”

    所谓封建就是像西周时分封诸侯一样,让诸王、功臣永久性在一地担任长官,并可由子孙世袭。

    显然,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怎么想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搞封建。

    贞观元年,刚刚继承皇位不久的李二,向宰相萧瑀询问享国长久之策。

    萧瑀回答:“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盘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说白了,萧瑀是赞成复古西周,实行分封制。没想到“太宗然之,始议封建”。

    其实,汉高祖刘邦也曾分封诸子,结果导致后来的“七国之乱”。过往的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将不利于王朝的统治,甚至可能导致分裂。

    所以,当李二陛下刚提出分封的主张后,立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以魏征、李百药为首,李二陛下因此不得不暂停分封行动。

    贞观五年,唐军北定突厥,国内连年丰收,形势一片大好,李二陛下又下诏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除了皇亲宗室外,功臣也被列入分封的范围内。

    但这次分封依然没有能够实现,可李二陛下却并没有死心。

    就在今年的秋末,李二陛下又直接下诏分封诸王功臣,以李元景为首的十一位亲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位功臣,被封为刺史,“子孙代代承袭”。

    为此,李二陛下还在诏书中说:“今刺史者,古之诸侯也”。

    出于意料的是,功臣们居然集体上书反对!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纷纷上书,表示“不愿册封”。

    在功臣们看来,把他们放到外地做刺史,与贬官流放没什么差别,而且“后世必婴其祸”。

    其实在徐齐霖看来,功臣们强烈反对并不完全是忠心耿耿,而是担心李二陛下在试探他们。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谁敢表态说要裂土分茅、成为诸侯?

    不管封建能不能实施,那必须要反对,必须要表明坚定的立场。否则,李二陛下日后想起来,岂不是要心生怀疑?

    就象某领导当着众属下,言辞凿凿、诚挚恳切地说才能有限,要退位让贤,谁敢顺着这话说,你特么就是没才,早该让位了。

    所以,尽管李二陛下表现得很坚决,却没有一个功臣敢同意的。在劝说和反对不太奏效的情况下,长孙无忌请出了儿媳长乐公主,请她进宫劝说,终于使李二陛下诏停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