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棉花可不简单哦

    第261章 棉花可不简单哦 (第3/3页)

展。”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此议可行。汉朝时便有此法,隋朝亦派裴矩管理河西,经略西域,可见通西域的商路甚是重要。”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继续说道:“裴矩有《西域图记》三篇,你可看过?”

    徐齐霖摇头,老老实实地说道:“微臣未曾看过。”

    “虽是时过境迁,然亦有借鉴意义。”李二陛下说道:“对裴矩此人,你也是不甚了了吧?”

    徐齐霖笑了笑,说道:“裴矩嘛,微臣倒是知道一些。此人乃初唐名臣,却甚有争议。”

    “微臣以为,其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乃所奉君主贤愚不同。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陛下英明,虚心纳谏,方显出裴矩之贤。”

    裴矩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家伙,你可以称他为佞臣,因为他给隋炀帝出了一些馊主意,搞得民怨沸腾。

    但也可以称他为贤臣,因为他敢于忠言劝谏,在初唐时没少给李二陛下挑刺。

    一个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家伙,怎么能一反常态,成为忠直敢谏的贤臣呢?

    后世的司马光评价就很清楚,大概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

    说白了,根子在皇帝身上。皇帝贤明或昏庸,直接导致了下面臣子的禀性。

    徐齐霖是实话实说,但这确实又相当于拍了一记马屁。而且无相无色,事实如此嘛!

    李二陛下捋须微笑,心里却是美美的。

    徐齐霖看他那样子,也知道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经营河西,微臣还是要说到棉花种植上。”

    嘿嘿笑了两声,徐齐霖象是自嘲,说道:“微臣知道陛下又要鄙视,这臭小子,老拿个破棉花说事,哪里有那么重要?”

    李二陛下给逗笑了,说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可没这么想。你且说说,这棉花对经营河西如何重要?”

    从棉花种植,到棉纺产业,能够在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所谓“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

    如果你以为棉花产量高,价格就会低廉,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南宋较大规模种植开始,直到明朝,棉花才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也才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棉布的价格不说超过丝绸,也相差无几,并不会成为大众的衣料。

    正象南宋时期的那句俗话: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绝对比种粮食的经济效益要高很多,称之为暴利产业也不为过,起码在十年之内是这样的状况。

    既然漕运改革已经降低了江南粮食运至关中的价格,而河西又是地多人稀,大范围种植棉花,也不是太担心粮食的缺乏。

    大不了半棉半粮,能够自给自足就算成功。棉花变成棉布,变成棉衣、棉被、棉鞋等等,那收益足以吸引更多的移民前往屯垦。

    而且,还可以号召大家族、权贵高官募民前去垦殖,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农场,那开发的速度就更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徐齐霖白话了一大通,最后作了总结,“河西之后可开发陇右,还有河套,不与粮产区争地,获利却极丰厚……”

    李二陛下听得极为心动,但也有疑虑,主要是对大家族、官僚前往河西划地经营这个主张。

    抑制兼并,这是除宋朝以外各个封建王朝都实行的国策,不管实行得效果如何,放开却是万万不行的。

    唐朝的均田制,以及对土地买卖的控制,现在还是很严格。李二陛下担心的是放开后,再难以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