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征伐前的充分准备

    第276章 征伐前的充分准备 (第2/3页)

却要全力保证安全,谁让咱有这个条件呢!

    至于徐齐霖为什么要亲自出马,别人看到的是不畏艰苦、一心为公的形象,却不知道他有无人侦察机,能更快更准确地寻找到沿途的水源,提高选择驿站地点的效率。

    没错,就是徐齐霖已经养熟了的那只鹰。在高空俯视,一目百里,只有徐齐霖能与它进行意识交流。而这个办法,可比派人骑马四下乱撞强得太多太多。

    戈壁,亦称戈壁沙漠,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再通俗一些,便是由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植物极稀少的荒漠。

    所以,穿越戈壁的难度比大沙漠要低。可低是低,这趟探路之旅也依然是令人很难受。

    好在准备充分,向导的业务熟练,徐齐霖一行人只用了六天时间,便连过五烽,来到了星星峡。

    要知道,唐僧穿越莫贺延碛用了十六天,其中九天是在路上跋涉,每天行程百里。

    这种舍身求法的执着的信念,对同样在穿越戈壁的徐齐霖来说,亦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

    这座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而历史也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林则徐遭贬由此入疆;左宗棠率六万湖湘子弟,由此入疆,并栽下了“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左公柳。

    既是关隘,便有驻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却给从荒无人烟的戈壁出来的徐齐霖等人,一种回到人世的温暖感觉。

    “休息两天。”徐齐霖站在峡顶,左右眺望,全特么是戈壁,到伊州(哈密)还有四百多里呀!

    王方翼没有疲惫之色,反倒目光咄咄,显得比出发前更精神。或许,戈壁大漠让他的心境有所升华,磨砺了他的精神和意志。

    “徐丞——”王方翼伸手指了指,说道:“商路开通,此地当有一村镇,容商贾休息。”

    徐齐霖看了王方翼一眼,笑着点了点头。再注目于那块平坦之地时,他的脑海里闪现出“龙门客栈”的影像。

    “便在此先建个客栈,名为龙门,专为往来的客商,让他们歇歇脚,喝喝酒。”徐齐霖微眯着眼睛,想象着四方商聚、口音繁杂的热闹场景,“日后再逐渐扩大为镇吧!“

    “龙门客栈?!好,好名字。”王方翼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也没什么特殊的寓意,这又不是科举,还跳龙门?但一个店名而已,徐丞高兴就好。

    …………….

    徐齐霖暂时离开,可甘、肃两州的工作却一反冬日的冷清,在紧锣密鼓地忙碌,全是为了征伐高昌作准备。

    由关中运来的粮食到达甘州,便按照徐齐霖的布置,采取接力运输的办法,运至瓜州屯储。

    准备猫冬的百姓们也被动员起来,赶着车辆前往瓜州,向五烽运送粮食物资。

    可不是白干活儿,报酬很丰厚,甚至有从官府租借马车的优惠政策。

    徐齐霖已经上奏朝廷,准许动用甘州市舶司的税金,以及在甘州出售的镜子、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货款。

    资金充裕,徐齐霖便让利于民,运十车行百里,便有一车的粮食作为报酬。路程越远,报酬越多。

    百里的路程,也就是到第一烽。在官府的组织下,由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百车为一队,能互相照应,还不虞迷路,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徐齐霖带人探过路后,沿途加了很多指示标志,驿站虽还未建起,可却指明了途经水源的所在,更加方便了运输大军的通行。

    徐齐霖甚至有个大计划,便是修筑由瓜州至伊州的公路,路线差不多与后世的兰新公路相同。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徐齐霖显然要比别人深刻得多。

    哪怕修不成沥青、水泥路面,对原来道路进行平整修补,再在路旁设置防沙栅栏,那路况也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