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无题

    第九十一章 无题 (第2/3页)

   在大明宫渡过了一个温暖干燥的冬天,检田括户也在各地顺利展开,李二陛下的心情甚是愉悦。

    此时,他正在冰霞宫,和徐惠一起检查着兕子和小昭的作业。

    “兕子的飞白体又有进步,主要是腕力强了。”李二陛下手捋胡须,甚是欣慰。

    徐惠笑着说道:“晋阳殿下的身体日渐强健,臣妾与她打球,都觉气喘体乏呢!”

    什么书法,什么功课,这些都不重要。和后世很多家长的期盼一样,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皇家公主更是如此,也不要劳作,也不用费脑,不愁花用。只要有个好身体,便是李二陛下最大的心愿。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听着外面丫头们欢闹的声音,面露微笑,又看了看小昭的功课,赞道:“小昭也很好,齐霖得自其师的书法,她倒也写得甚有模样儿了。”

    徐惠也喜欢这种丰满大气的书法,但有公主在前,稍微贬一下小妹也是正常,便开口说道:“丰满有余,大气不足,还要下功夫呢!”

    “小孩子嘛,不用催着太紧。”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再有月余,齐霖便要动身回京了。齐俜也要回京赴职,时隔两年多,你们姐弟又能团聚了。”

    徐惠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两年多,不知道小郎变化大不大?个子肯定长高了,怕是要超过臣妾。齐俜嘛,也有了孩子,臣妾已是做姑姑了。”

    李二陛下颌首道:“是啊,眼瞅着兕子和小昭长大,便知道别人的变化亦是不小。”

    停顿了一下,他笑着说道:“齐霖在奏报上说,还想在大盈库任职。至于经营甘州的功劳,让朕随随便便给个侯爵就好。”

    徐惠掩嘴而笑,说道:“小郎调皮,不知陛下是给还是不给呢?”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说道:“既是随随便便,那就给好了。小郎这要赏要封的禀性,朕又不是不知道。在派他去甘州赴任时,便想到会是如此。”

    “侯爵呢——”徐惠的眼睛弯成了月牙,似乎是欣慰,也似乎在想着什么,半晌无语。

    李二陛下搂过爱妃,温言说道:“小郎是凭着本事挣来的爵位,有功于国,有益于民,朕方以侯爵酬其功。爱妃也莫要担心其恃功骄纵,当欣慰徐家有此俊杰才是。”

    徐惠笑了笑,说道:“臣妾以前有所担心,现在嘛,却觉得顺其自然最好。陛下赏罚分明,臣妾向来是心服口服的。”

    李二陛下轻抚着爱妃的香肩,说道:“若不是齐霖年纪小,朕的封赏还要重些。齐霖刚刚上了奏报,建议朕削减租庸调,而加大商税的收取。”

    徐惠转脸看向陛下,她对此没有研究,也不了解来龙去脉,静等着李二陛下解释说明。

    李二陛下继续说道:“齐霖一向重视商贸,在大盈库任职也就罢了,在地方上经营,朕却是有些疑虑的。担心商贸一盛,有害农耕。但从甘、肃二州的实际情况看,担心没有必要。”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继续说道:“以商补农,减轻农耕百姓的负担,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徐惠约略明白了,说道:“农户少交租庸,负担便小了,自然不会生出弃农从商的心思。历史上的明君,差不多都是轻赋薄役,与民生息。贞观已是治世,陛下欲更进一步,创建盛世否?”

    李二陛下哈哈一笑,说道:“开创盛世,固所愿耳。”

    ………………

    脸朝黄天背朝天的农民,是最辛苦的一个阶层。同时,由于居住相当固定,产出好计量,也是统治阶级最容易获得赋税的对象。

    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农民排在第二的阶层,即所谓的士农工商。但实际上,农民的收入差不多要排在最末,生活质量更是比商人差之千里。

    唯一的有利之处在于农户能够科举,而商人则被排除在外。但平常的农户,要供出一个举子,会有多少艰难,又能有多少农户能够承担这个花费?

    所以,在徐齐霖看来,光靠种地想要发家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