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无题

    第一百零七章 无题 (第2/3页)

国古代造船的,还得说明朝的郑和船队!

    作为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仅以造船水平论,则代表了古代的最高技术。而郑和船队中,最赫赫有名的则非福船莫属。

    而中国古代有四大名船,分别是沙船、广船、福船、鸟船。

    沙船平底、方头、方艄,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主要用于北方海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鸟船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广船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福船则最为有名,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徐齐霖综合考虑之下,决定制造福船和沙船。一为远洋航行,或是海战巨舰;二来则是沙船用于北方海区,适航性好、吃水浅、载重量大,可为运输船。

    而沙船出现于唐代,虽然在船型和制造技术上还有缺陷,但改进起来还不算困难。

    福船作为一种新船型,则耗时耗力,要想制造成功,徐齐霖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尽管福船是由福建最早造出,但唐代造船能力最强、最重要的造船厂,却是在扬州。光大型的造船场,便有五六个。

    而徐齐霖已经请下圣旨,由大盈库官吏携带,到扬州后会与扬州道造船大使联系,开始沙船与福船的建造。

    当然,钱财是不会少花的。除了扬州市舶司的收入,大盈库也将投入巨资,以尽快完成徐齐霖的造船大业。

    夜晚,回到下榻的临时宅院,徐齐霖吃过晚,又要忙着给李二陛下制造辽东辽西的沙盘。

    地图拿到了,长孙师的勘察资料也拿到了,徐齐霖才发现当时的地形地势与后世差别极大,远不是他能依靠后世知识轻易完成的。

    要知道,辽金之前古人长途旅行的足迹并未穿过辽西走廊。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这里只开辟了无终(天津蓟县)至碣石(葫芦岛绥中),其间的榆关(山海关)至碣石正是辽西走廊的最西段。

    也就是说,秦时辽西走廊并未贯通。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现葫芦岛所辖)、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辽东重镇辽阳。

    而且,在辽东辽西最早出现时,划分东西的并不是辽河,而是在辽河平原曾经出现过的一座大泽,名为“辽泽”,或者也可以称为“潦泽”,极言其广大。

    依据手头上的资料,徐齐霖发现和他想象中的辽西走廊不同。

    后世沟通东北和华北之间的那条最重要最宽敞的滨海大道,目前很不稳定,多是一些并不好走的山路,至少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车马的通行。

    这样也就能解释隋、唐征伐高句丽时,屡次失败的原因所在。运输道路不畅,难以支应大规模军队作战的粮草供给。

    而当时进入东北的成形道路应该是卢龙-平刚-柳城道,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作用也最大。

    此路出喜峰口,沿滦河北上至平泉,到达右北平郡平刚,东至白狼城(喀左黄道营子),再沿大凌河到达柳城(朝阳),由柳城越过闾山进入辽东。

    走这条通道到达平刚后,沿老哈河北上,就能直插匈奴左贤王庭,因此从西汉朝廷开始,便极为重视对这条道路的维护。

    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出拿下左贤王庭,就是西汉长期重视这条卢龙-平刚道的最终结果。

    只要国力允许,就算没有天才将领出现,汉军也能长久保持对匈奴政权东侧的高压力。

    当然在中央王朝的衰落期,比如东汉末年,东北少数民族也能通过这条通道对中原产生巨大的压力,比如乌桓人。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与乌桓人在此进行的决战,也似乎在彰显这条通道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