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

    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 (第3/3页)

时候,配合着推杆和蹬方向舵,让飞机改变航向,而在平飞中,大家的两脚都是离开方向舵的。

    而秦风却是个特例,他的两脚没有离开,一直都放在方向舵上,因为按照事先的要求,飞到1.3马赫之后,是有一个转向的动作的,而且,他的脚比较敏感,结果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到了战机的后面,由于刚刚降落下来,尾部还比较热,距离一米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有些热浪了,他们就在这侧面,注视着那高大的单垂尾。

    垂尾的下方就是减速伞舱,当时饱受减速伞舱过热的问题,后来被秦风的巧妙设计给解决了,现在又出来了超音速震动!

    既然自己首先感受到了方向舵的颤动,那肯定是这里的问题,但是却又看不到舵面的晃动,究竟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自己的感受出错了?

    秦风在心中不断地想着,王扬也跟在一旁,一起在苦苦思索,突然间,秦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数据呢?咱们看数据啊!”

    战斗机在试飞的时候,都是加装了各种测试装备的,每次飞行回来,这些数据就会被复制下来,交给工程师们查看。

    现在既然己方不明所以,那就干脆看看数据,不就知道了?

    试飞院虽然没有法国那样的先进手段,战机的数据同步传输,但是降落之后再检查数据,那也是必须的。

    现在,国内的计算机水平并不落后,1977年,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就制造出来了77型机,这是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虽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已经缩小到6年。(看看后世的芯片全面进口,让人唏嘘不已。)

    现在,在试飞院,就有77型计算机,数据被导出来之后,秦风跟着大家一起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据。

    王扬已经觉得头有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