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一章 哥嫂与三弟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卷 山镇 第一章 哥嫂与三弟 (第1/3页)

    张应泉身高五尺有八,相当于后世一米七五,这在山里人来讲,已然是令人‘仰望’的人物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个头发,老人们有点看不下去,这算什么,比和尚多了些短毛,这要在京城恐怕已经死过几回了,年轻人不爱惜发肤! 扎个辫子利利索索,会死啊?这好,但凡出门还要戴个假发帽子,也不怕天热捂出痱子?

    说起这事,两个哥哥不知可否,一脸不在乎,大哥张应德长年在高温炉前操劳,头发早被燎得稀稀落落,干脆光头省事,成天顶着条毛巾干活,即使在镇上溜达也不在乎,更没人在意,你吃的就是这碗饭,后世叫专业形象。

    二哥张应业也好不到那里去,他自己都认为,铁匠就不应该留长发,更不应该扎那个该死的辫子,至于老三,虽也有在炉前劳作,但识文断字,人聪明,这要是在山外市井中,就是一个秀才胚子,当然不等同与老哥俩,形象顶顶重要。不过留发也不是一天的事,等到他独立掌事时也就船到自然直了,随他去!

    人说长嫂如母,这不!两个嫂子可沉不住气了,这个小叔弟人帅,身体健壮,学识又好,加上咱们家境宽裕,好歹先说上一门亲,别让人看笑话。

    张应泉眼皮高,山里的闺女不配,山外也行!亲缘老俵们虽热心,但也穷讲究,即便你是少掌柜也没用,良家闺秀见了真容,二话不说扭头就走,留下一句话:等头发长长了再说!

    急死人了。这个小叔弟也真是,在南洋剪了个短发也就罢了,回来也有小几个月了,偏偏是不见长头发。

    张应泉虽然获得一个穿越而来的思维体系,也融入了后世的价值观,但生活现状没改变,记忆的主体没变,庆幸的是,前后两人对这个辫子的认识极为一致。

    张应泉的辫子是在随师傅去南洋的船上剪掉的,因为当时头上生了痱子,老船工没征得他同意,便抓把剪子,三两下就把十几年的发辫给剪了,并把长发交还到你手上,闷声道:“回去制个假发帽吧!”。

    跑过南洋的老船工,基本都剪了辫发,船上缺淡水,海浪、狂风、炎热的天候,那根肮脏的辫子确实碍事,加上南洋风行西派,那根猪尾巴没少惹人笑话,剪了也干脆,不过剪时不舍,剪后的感觉海阔天空,若再让他留发辫,难了!

    张应泉继承了那头短发,当然也乐得其所。这要按后世的标准这依然算是长发,风一吹刚刚能飘起的那种发型,反正去县城或杭州府都戴假发帽。

    这发辫俨然成了礼仪的道具,那句“留发不留头”的价值抉择已形同儿戏,有若西方人出门戴礼帽一般,成了经常性的礼仪,但这也就是在南方开埠的地方,山高水远,若是在朝廷恩威重地,没人敢造次。

    大哥张应德,性情稳重,凡事从众,随缘,属于厚道中人。

    大嫂黄月兰,两年前嫁入张家,比大哥小十五岁,大哥的前妻是黄月兰的大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