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二章“张”家字号

    第一卷 山镇 第二章“张”家字号 (第3/3页)

倾尽当差时的全部积蓄,坊间老话说:救急不救穷。更何况是拜把子兄弟?

    天气转凉北风起,新起的烟筒,被从北面缓坡升腾而上的过顶山风拔得呼呼作响,风越大吸力就越大,张铁生笑了,这是他有生见过的最有劲的一个小高炉,这个地势选择的太妙,无心插柳,上天眷顾。

    接下来是选料了,这里的矿石,品位不高,有的发黑,不知是否能用,还有的发黄根本不能用,挑挑选选后仍有一半可用,好在做些刀剪之类的东西,用料不多,经过精挑细选,先将就试一炉,于是石料投入钳锅……

    未动火前还有件大事,那就是,跪请太上老君,行拜师、敬祖全套大礼。

    礼毕,小高炉开工!

    第一炉相当成功……。

    炉体拔火性能极强,炉温高,炼出的铁料品质好,后续锻打出来的刀具当然不一般,但若说能冶炼出上好的“镔铁”,还是不行,不过这已经是同行业领先了,全丈着高炉给力。

    货好当然就不愁没生意,詹大哥也从中帮手,镖局交给亲友打点,自己在金县开了一家南北货商行,利用漕运关系走点货,重点专营“张”家剪刀生意。

    所谓亲兄弟明算帐,詹大哥起初借给张家钱,虽不多但救急,两人过命交情,声明无须还,算投资,詹家持张家铁匠铺三成股。而詹家的南北货商行,专营“张”家字号的刀具,利润丰厚,再加上开办时张家铺垫了一批货,也算投资,同样三成股份归了张家,相互帮衬提携,一时间风生水起。

    张詹两家再结亲缘,詹家的闺女成了张家的媳妇,由世交变成了姻亲。

    待传到张应泉的爷爷张得利接掌柜时,一度达到全盛,徒弟、帮锤、伙计一大刮子,小三十人,叮叮当当不绝于耳,好不热闹,全然不是一个铁匠铺的局面,称为作坊更为贴切,城里的大作坊也不过如此,着实过上了几年好日子。

    注1太上老君炼丹动火是道教创始人,炉匠动火从道教需拜祖师-太上老君。

    注2“镔铁”即钢,来自西域的一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