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十二章 后膛枪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卷 山镇 第十二章 后膛枪 (第1/3页)

    张应泉离开詹家前,将那块吼六的桃木山牌交给詹余庆,叮嘱:走货时再遇山匪,出示山牌,挺管用!

    再就是带詹二连一起回山镇,张家匠铺里缺能写会算的读书人。虽说他这两天的大烟瘾小多了,那是因为吸食的时间不长,可以控制,不敢说已彻底根除,一不留神再吸上大烟,麻烦就大了,终身难戒。山镇无大烟,还有个洋医生约翰在,对戒烟好处多多。

    詹掌柜心里明镜,心存感激,他这是在为詹家着想呀!

    “那就……不言谢!”

    离开山镇没几日,变化不小,铺里的事务井井有条,毕竟多了一个有文化会持家的媳妇。

    洋灰还是制成了,张恒山终于找到自信,在大清是不是开创先河不知道,起码手中又多了一个核心产品。

    有了它,所谓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不是梦想。

    宝泉局的事情,很快就处理完了,什么‘当五十’?不该自己操心!至于那个九品司匠的衔算什么?不入流的微末小吏,根本看不上,山镇人也没几人知道这事,丢不起那人!所谓‘宁当鸡头不做牛尾’,更何况就是牛尾巴后头,最最末端的一根小杂毛而已。

    张应泉重点考虑造枪的事。

    长毛也可能明年就打到金陵,在他后世教课书中,太平军起事后仅两三年就定都南京,一场浩劫离浙江越来越近,其它的事情可放一放,这枪是强者的武器,不能没有,先造出来,抓在手中才有底气,有位哲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诚不我欺也!

    目前朝廷火器营配备的枪惨不忍睹,还停留在火绳枪、抬枪阶段,差了整整两代,在大清土地上耀武扬威的洋人,装备也不怎样,普遍使用前装式燧发枪,也就是能降住长矛大刀和火绳枪。

    从约翰的口中得知,现下西洋的主流装备就是前装式燧发枪,也有新型的前装式火帽击发枪,技术上并没有形成代差。后膛式定装枪还在研制中,线膛枪没有听说过,后世记忆中那是在清朝末年,洋务时期才出现的技术。

    要造枪,一步到位,不可能,但不能落后世界潮流,必须发挥目前自己所能掌握的技术条件。

    首先确定是滑膛枪,水力驱动的土制机床拉不出膛线,即使用失蜡法铸出膛线,打磨也是个大问题,造一两支也许可以,批量造,在拉床没有捣鼓出来前,休想!

    其次考虑后膛定装枪,这是趋势,前膛枪与后膛之别,好比跨时代的火枪革命。虽说技术难度大,但不是什么迈不过去的砍,张应泉有后世的定理基础,起点高,毫不犹豫。

    采用西洋最新的火帽击发技术。

    后世的那位小哥,只在军训时摸过自动步枪这类枪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