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金县 第三十章 官督商办

    第二卷 金县 第三十章 官督商办 (第2/3页)

    现在的白布政使,不是两年前的白丁,也懂得些关门过节,比如,造枪的门槛有两处,一是模具,二是材料。模具毕竟是一次性买卖,相当于直接花钱买设计,总有办法搞到。可这材料,是消耗品,今天有,明天无,即使花钱,也不是随时都能买来的东西,尤其是武器用材料,都被列强把持为战略机要,非同盟伙伴不与,都说普鲁士的枪好,人家钢材好是真,若自己冶炼钢铁这门槛迈过不去,造枪就是虚应故事。

    目前的大清国,炼钢技艺不行,冶炼局里出的铁料也就是打农具用,离造枪造炮相差甚远,解决冶炼钢铁问题,非张应泉不可。

    白湘隆找张应泉就是商谈这事。

    “这冶炼与轧钢技艺,唯有从西洋引进成套的机器才成,自己慢慢积累,猴年马月不成事。”

    “朝会上也有提议,进口洋机器,官办制造局,但,言官反弹,有与民争利之嫌,这官商之道,不能乱了尊卑不是?”

    “官家专营冶炼、采矿,不让他人染指,划地为牢,商家通外洋,兴实业办厂务,应尽之意,又受制于专营,两头不与,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被人讥笑的穷日子,这陈规陋习终须改变才是。”

    “这不是找你商量嘛!”

    “不如这样,搞个两可的法子,官督民办或者叫官商合办,如何?”

    “官商合办?”

    “不过这官,不是体制内的官,否则不成。”

    “…………”

    白湘隆拿着第一份官商合办炼钢厂的章程,反复看了半天,关于治理结构,任事要求等,都觉不错,办事嘛!讲究认真,第一个实体厂,千万当回事!

    前期投资二百万两银子,不多耶!官家出四成,商家出六成,多少钱?八十万两银子,这点钱?一年的厘捐,都远不止这个数,生丝投机赚的钱都比这数大,即使打水漂了也不伤筋动骨,成!

    商家出资一百二十万两,其中六十万两是技术转让,由商家支付洋商,获得专门技术,洋人弯弯肠子,这其中的道道,是为专利?也罢!

    然后是土建费用、设备定金、前期开办费等,勉强得紧,后继资金缺口依然庞大。人家有办法,向钱庄借贷,同时向几个大庄举债,有官家做保,滚动抵押,当然不成问题。

    最精彩的是,借钱启动后,引进设备,边建设、边招商、边扩股,利用炼钢名目招商,把官家的名声利用干净,比如采矿权,冶炼权,没这个,有钱你都干不了!有官家做保,还有什么话说?实业分包,什么焦煤、冶炼、轧钢、精工,打包招商,能挣钱当然有商人动心思,吸完大商家的钱,再吸市面上的游资,发行小额股票,股利可期,买卖随市,送上门给钱,还心甘情愿,这比打劫来得都爽利。

    最后夯不啷当一算,所筹之款,足够办厂投资,即手下留情,也绰绰有余,能将官商两家的前期投入变相回收,所谓落袋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