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壮士断腕

    第四百七十五章 壮士断腕 (第3/3页)

扔下来的乱石完全堵塞,不但隔绝了外面,也堵塞了瓮城里被困人等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们的眼神因绝望而变得更加凄厉,嘴里发出一阵阵的闷吼。

    内城城门四周突然出现大量明军,把城门重新夺了回去。沙布丹和他的部下伤亡惨重,但仍死战不降。瓮城现在真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巨瓮。

    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北疆,蒙古骑兵是每一个戍边战士的噩梦,他们往来如风,他们彪悍、他们勇猛、他们嗜血......要斩下一个蒙古骑兵的头颅,通常要用几个明军士兵的命去换。可现在,情势颠倒,一千多蒙古骑兵被困在了瓮城里,就像被关进笼子里的猛虎,就算是小孩子都不会再惧怕他们。

    “可惜,可惜,”于谦站在关门楼上捋着胡须发出一阵阵感叹,“若不是那个装死的观音教余孽突然站起来示警,脱脱不花连同他的数千人马便可一网打尽了。”

    他身后站着三人,分别是昌平卫指挥使邓祖鹏,延庆知州吕惟敬,还有一位顶盔贯甲、相貌英武的年轻将军,他便是于谦的女婿,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朱骥。他没有穿飞鱼服,而是找了一身盔甲穿戴上,因为他觉得这样显得自己很威武。其实威武只是他自己的感觉,在别人眼中他很招摇,很醒目。观音教玄水旗旗主岳斌便是因此差点儿没有将他给射杀了,要不是宁祖儿及时出手掷来一个人将他撞开,钉在关门楼立柱上的说不定就是他了。

    “那数千鞑子骑兵可以忽略不计,单只拿住或杀死脱脱不花一人,便是不世奇功一件。”吕惟敬也扼腕痛惜不已,他说的话没错,自打朱元璋时起,连同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都还没有擒杀过一名孛儿只斤家族的大汗。要是真把脱脱不花捉住的话,整日端坐在紫禁城的那位年轻皇帝不高兴得蹦上天才怪,只此一件,便超越了太祖太宗,他非激动得率领文武百官连夜去祭祀太庙不可。

    邓祖鹏也跟着摇头叹息,只有朱骥暗自哂笑,剿杀数千观音教乱党的主力,是他带来的这一千锦衣卫,本来全部化整为零去搜寻赛因孛罗的下落,自从杨牧云口中得知脱脱不花带兵隐藏在居庸关附近,他便当机立断,将人手全部召集起来。从发出讯号到全部集结,仅仅用了四个时辰,可见锦衣卫的精悍和训练有素。他们不仅仅能做皇帝的密探和耳目,一个个出色的谍报人员,更出彩的地方或许很多人都没意识到,那就是上阵作战时要远强于一般的边军,更别说退化成农民的卫所兵了。

    “之前还担忧居庸关会守不住,现在便扼腕没能抓到脱脱不花了,真是得陇望蜀,贪心犹未足也!”朱骥暗道。

    “其实能守住居庸关何尝不是一件大功呢?”于谦眼中目光闪烁,似意有所指,“能够懂得舍弃,方能全身而退。”遥望了一下渐行渐远的鞑子骑兵。

    “大人就这么让他们走了?”邓祖鹏似有些不甘,“依卑职看应该去追击一下,说不定仍能擒获那个脱脱不花呢!”

    朱骥嗤的一笑,“那就请邓指挥使带兵下去追吧!要真如你所愿,加官进爵,泼天的富贵都在等着你呢!”

    邓祖鹏嘿嘿笑了几声,“我麾下的兵马步卒居多,两条腿的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的,真追的话,鞑子早跑远了,不像朱大人,手下锦衣卫人手一匹快马,追上去的话倒多半能有所收获。”

    “我们锦衣卫能做到守土安民,已甚是不易,”朱骥不理他的挑唆,“拿兄弟们的鲜血来染红我的官袍,这我朱某人做不出来。”

    邓祖鹏脸色一变,阴阳怪气的说了句,“锦衣卫的官服是怎么染红的,恐怕没人比朱大人更清楚吧?”

    “你什么意思......”朱骥眼一瞪,还待再说,就见于谦袍袖一挥打断道:“行了,那些鞑子已走远,多说无益,下面的鞑子如何解决,你们还须携手并肩,共同协作为是!”